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伏状 > 词语"伏状"的意思
zhuàng

伏状


注音ㄈㄨˊ ㄓㄨㄤˋ

繁体伏狀

伏状

词语解释

伏状[ fú zhuàng ]

⒈  承认罪状。

⒉  承认罪状的书面供词。

引证解释

⒈  承认罪状。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昭信 令奴杀之。后捕奴得辞,伏状。”

⒉  承认罪状的书面供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既然招了,着他画了伏状,将枷来枷上,下在死囚牢里去。”
《水浒传》第二七回:“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

国语辞典

伏状[ fú zhuàng ]

⒈  承认罪状的供词。元·关汉卿也作「招伏」、「招状」。

《窦娥冤·第二折》:「既然招了,著他画了伏状。」
《水浒传·第二七回》:「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

分字解释


造句

  • 结果气管上皮纤毛粘连、乱、伏及鳞状化生,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并可见新生的纤毛上皮细胞。
  • 结果气管上皮纤毛粘连、乱、伏及鳞状化生,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并可见新生的纤毛上皮细胞。
  • 或者你可以代之以观照腹部的“起与伏”,专注在风元素的感觉上,紧绷、移动是其相状。
  • 湖南省境内有些脉状矿床,沿倾向延伸的长度为水平长度的数倍,而且还有侧伏规律。
  •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

※ "伏状"的意思含义、伏状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