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赋诗 > 词语"赋诗"的意思
shī

赋诗


注音ㄈㄨˋ ㄕ

繁体賦詩
词性动词

赋诗

词语解释

赋诗[ fù shī ]

⒈  吟诗;写诗。

引证解释

⒈  吟诗;写诗。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国语辞典

赋诗[ fù shī ]

⒈  作诗。

宋·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分字解释


造句

  • 她极富创造力,既赋诗又作画。
  • 他即景生情,赋诗一首。
  • 这位著名的诗人常被邀请即席赋诗。
  •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真想赋诗一首。
  • 他们与道士一起饮酒赋诗、弹琴论画、游山玩水。
  • 春秋“赋诗引诗”,是中国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 保大五年(947),元日大雪,李璟召集群臣登楼摆宴、赋诗。
  • 李纨又命邢岫烟、李纹、宝琴分别一红、梅、花三个字各赋诗一首。
  • 摘要: 醉吟先生白居易生性嗜酒,并且喜欢吟诗弹琴、饮茶赋诗。
  • 李纨又命邢岫烟、李纹、宝琴分成别一红、梅、花三个字各赋诗一首。
  • 在唱和活动中,文人们赋诗咏对,从而使得自身交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 七月如诗,一路走,一路吟……我愿,共影蝶舞,邀明月对饮,把酒清歌赋诗。
  • 其形式主要是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书画遣兴、品鉴文艺等,赏心悦目、怡然自得。
  • “不学诗 ,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经》实用价值的概括 ,也是对春秋时期四百年赋诗言志的总结。
  • 《左传》赋诗是由典礼性用诗而来,典礼性用诗是西周时期祭祀礼、朝聘宴享礼、射礼等仪式中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诗》的礼仪性功能非常显著。
  • 第二章:探讨中古公宴诗兴起的渊源和环境。首先以溯源的方式,从《诗经》时代的宴饮诗及其形成原因追溯起,探讨宴饮赋诗的传统习俗与中古公宴诗产生及风格形成的关系。

※ "赋诗"的意思含义、赋诗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