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感通 > 词语"感通"的意思
gǎntōng

感通


注音ㄍㄢˇ ㄊㄨㄥ

感通

词语解释

感通[ gǎn tōng ]

⒈  谓此有所感而通于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引证解释

⒈  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

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国语辞典

感通[ gǎn tōng ]

⒈  以至诚通达而获得回应。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分字解释


造句

  • 唐君毅以“感通”来重建儒家境界论,体现了变通的哲学观。
  • 善的意义并非单向的解读,而是解读者彼此之间的感通与共识。
  • 纽约城市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托尼·罗和这所大学的研究生中心可能已经找到了女教授通感的原因。
  • 从认知的视角看,通感又是一种隐喻,同样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过程。
  • 此外,组合、完善和扩展作为概念整合理论的三个认知过程也将用于分析通感隐喻的形成过程。
  • 潘特科·斯特:复仇,就像撕开愈合的伤口,你不能带着这样的情绪参加爱通感行动。
  • 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由于“视听通感”的广泛存在,它们在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之间搭起了桥梁。
  • 为了在主卧营造一种温暖舒适感,设计师们用通高的墙板对这些空间进行划分。
  • 本文通过通感的类比、联想、推理意义探讨了通感过程中的隐喻思维。
  • 两诗派都主张艺术表现自我,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追求诗意的朦胧曲折。
  • 文学作品中通感现象是心理感觉之间的交叉使文学形象的情感色彩或情绪感染得以强化的一种方法。
  • 入口大堂是一个强调“场景感”的巨大的两层通高空间。
  • 按诗人选取及安排意象的方式,可分为单一意象、比喻意象、描述意象、象征意象、通感意象;
  • 据潘通介绍,水晶粉和静谧蓝散发出的“专注与祥和是现代压力的调节剂”,因为“浅色系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 本文从通感的表现形式,作用及与修饰语移置辞格的辨析对该辞格进行探讨。
  • “拟人”以“通感”为其语义构成基础,在英语语言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语用功效。
  • 我由此诉求一种有这样的通感的建筑,建立在我们一直以来都知道的、了解的和感受到的的基础之上。
  • 从认知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其源域和目的域都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
  • 通感是不同感觉的相通与挪借,是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 艺术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
  • 通感表达作者的人生体验,将瞬间的情感与沉淀的经验于刹那间完美结合,从而建构一种超经验的个人体验世界。
  • 综合材料绘画抽象语言的图式表现主要有:情感、暗示、通感、动感、意境等几个方面的表现。
  • 而且对审美通感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及应用做了简要论述。
  • 每一位“通感者”都有他们独特的魅力,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有一堆自己的麻烦事。
  • 一般来说,人们一提到波德莱尔的应和论,总是把它与象征或通感等同起来。
  • 本文对中英诗歌艺术中的感觉通感进行了分类并作了相应的比较。
  • 对通感的个性化解读是文本实现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 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
  •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用到,而它也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包括约瑟夫·威廉斯。

※ "感通"的意思含义、感通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