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格致 > 词语"格致"的意思
zhì

格致


注音ㄍㄜˊ ㄓˋ

格致

词语解释

格致[ gé zhì ]

⒈  “格物致知”的略语,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⒉  清朝末年讲西学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总称。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

引证解释

⒈  风格气韵。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昌花 写生逼真,而笔法輭俗,殊无古人格致。”
《朱子语类》卷七八:“况先 汉 文章重厚有力量,今《大序》格致极轻,疑是 晋 宋 间文章。”

⒉  “格物致知”的略语。

元 金履祥 《告鲁斋先生谥文》:“禀刚明高大之操,躬格致服行之学。”
明 张宁 《方洲杂言》:“世之有量者,无不自识中来。此格致之功,所以先于诚正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义理无尽,心思亦无尽。人苟能格致,不患其穷也。”

⒊  清 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教养》:“故西人广求格致,以为教养之方。”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其最可嗤鄙者,则有‘格致’二字。格致者何? 日本 所谓物理学也。”
鲁迅 《<呐喊>自序》:“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国语辞典

格致[ gé zhì ]

⒈  风格气韵。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輭俗,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

⒉  穷究事物的道理来推求新的知识。参见「格物致知」条。

⒊  中国旧时称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为「格致之学」。

分字解释


造句

  •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博洛格致力于培育具有更短更强壮茎干的小麦,这样的小麦可以拥有更大的种子头。
  • 通过对格致的了解,清末的一些文人认识到了国家实力的不足。
  • 而摩西强硬的性格致使他最后向玛丽复仇,也是导致玛丽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 导演兼编剧布尔·斯蒂尔斯曾强调说,《伊比》与其说是向塞林格致敬,不如说是一部自传。
  • 可不久四个人固执己见的个格致使罗斯福时代的“竞争团队”土崩瓦解,沦为相互争吵的小集团。
  • 有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上海市格致中学,选取高一年级354人为实验班,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学;
  • 严格致密的计划值得旅行者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到处闲逛;再说,至少语言总是个障碍,所以他对这样保护非常高兴。
  • 该表亲出席了葬礼仪式,他汇报说,爱德华多·罗森博格致了悼词,并播放了桑塔纳的唱片《萨尔瓦多·布鲁斯》。

※ "格致"的意思含义、格致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