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创造社 > 词语"创造社"的意思
chuàngzàoshè

创造社


注音ㄔㄨㄤˋ ㄗㄠˋ ㄕㄜˋ

繁体創造社

创造社

词语解释

创造社[ chuàng zào shè ]

⒈  文学团体。1921年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立。主张尊崇自我,张扬个性,反对旧的传统观念。作品多具有反帝反封建倾向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30年左联成立后停止活动。

引证解释

⒈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由 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等发起成立。反帝反封建及积极浪漫主义是其基本倾向。1929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其先后出版的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并编辑出版了《创造丛书》等。

分字解释


造句

  • 这种困境是促成创造社后来“转向”的重要原因。
  • 创造社是“五四”文坛颇具争议的文学社团之一。
  • 他是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推进了浪漫派的写作方式。
  •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异军突起”的文学社团。
  • 前期创造社作家激烈地反叛传统,并自觉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 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们以群体的形式发出了现代中国文学的最强音。
  • 在创办《创造》季刊之前,前期创造社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抑或变数。
  • 创造社是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两大文学社团之一。
  • 创造社的挑错式翻译批评开创了以忠实和对等为依归的现代翻译批评滥觞。
  • 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
  • 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期间,普遍对19世纪末欧洲文艺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创造社知识群体在向国人宣扬新的爱情婚姻观念、鼓吹妇女解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 创造社采取这一略,是因为他们拥异质的高势能的文化资和不断扩大的社会资本等符资本。
  • 《创造季刊》阐释的创造社翻译观与文学研究会翻译观的相异和相争,实际代表了和促进了早期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自觉和进步。
  • 由于“感伤”更多地是与一种浪漫的诗性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成为“五四”文坛的浪漫主义文学阵营——创造社最为彰显的感情标记。
  • 不过,“美食实验社”的主旨并不只是为了创造奇怪的、基于食物的艺术作品。
  • 作者、出版社、图书馆员以及各个网站继续战斗,对抗Google为全世界的图书进行数字化,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图书馆的努力。
  • Aenne Burda从一个小型出版社,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时尚出版社。
  • “竞争优势:创造并保持卓越绩效” 科利尔-麦克米伦出版社,伦敦,1985年;自由出版社,纽约和伦敦,1998年,第二版
  • 《中国期货市场》,350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4年出版。 b. Inventions 创造发明写出发明物的名称、时间与地点。
  • 通过参加合作社,妇女制订自助战略,创造自己的收入和资产,并学习如何克服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成见。
  • 扶轮社及地区可以在扶轮基金会结合策略伙伴的配套计划主要领域里,创造他们自己的全球奖助金计划。
  • 王晓峰告诉法新社“如果我们每天在每座城市都能让几十万人重新使用自行车,便足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应”。
  • 联系当地RFAC能帮助您参与扶轮社各项计划和活动、创造一个受奖人联谊会或直接联系扶轮社。
  • 建行深圳市分行致力亍为客户提供更好朋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社夫承担全面癿企业公民责仸。
  • 在大社之下设几个分社,这也是一种创造,不一定去解散大社。
  • “竞争优势:创造并保持卓越绩效”科利尔·麦克米伦出版社,伦敦,1985年;自由出版社,纽约和伦敦,1998年,第二版。
  • 但是,同厦大出版社的合作让我感到,我是群体的一员,我也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更好地宣传我的“第二故乡”厦门、福建。
  • 厦大出版社无穷的创造力也令我惊叹。

※ "创造社"的意思含义、创造社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