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翰林院 > 词语"翰林院"的意思
hànlínyuàn

翰林院


注音ㄏㄢˋ ㄌ一ㄣˊ ㄩㄢˋ
词性名词

翰林院

词语解释

翰林院[ hàn lín yuàn ]

⒈  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the Imperial Academy;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唐 初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 宋 代犹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亦有翰林之称。至于翰林学士供职之所,在 唐 为学士院,至 宋 始称翰林学士院。 元 代称翰林兼国史院。 明 将著作、修史、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 清 沿 明 制,翰林院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其长官为掌院学士。

国语辞典

翰林院[ hàn lín yuàn ]

⒈  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著作。清代沿之。

英语Imperial Hanlin Academy, lasting from Tang dynasty until 1911

德语Hanlin-Akademie (S)​

法语Académie Hanlin

分字解释


造句

  • 唐玄宗即位,正式建立翰林院,翰林院待诏各以艺能供奉君主。
  • 翰林院官职是庶吉士散馆后的主要流向,其次是在京各种官职,外放为官者人数比较少。
  • 正德五年(1510)恢复翰林院原职,先后充经筵讲学官,及右俞德、翰林院侍讲等职。

※ "翰林院"的意思含义、翰林院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