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滥觞 > 词语"滥觞"的意思
lànshāng

滥觞


注音ㄌㄢˋ ㄕㄤ

繁体濫觴


滥觞

词语解释

滥觞[ làn shāng ]

⒈  浮起酒杯。喻事情的开始。

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孔子家语·三恕》

originate;

引证解释

⒈  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江水 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觴者也。”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右侍郎顾起元父国辅赠通议大夫制》:“朕闻 黄河 之水,源可滥觴。”

⒉  指小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觴逶迤,周流 兰殿。”

⒊  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初学记》卷十六引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强 秦 创其滥觴,盛 汉 尽其深致。”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滥觴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国 文化大抵滥觞于 殷 代。”

⒋  波及;影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 唐 人诗,亦有一二滥觴晚 唐 者。”
宋 陈亮 《复胡德永书》:“亮 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数年前餘波之所滥觴也,决不敢以是自沮。”

⒌  犹泛滥;过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觴之患矣!”
《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觴,自后宜慎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嘉庆初年谏臣》:“福文襄王 康安 虽屡立战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广进,没后復膺重典,未免滥觴。”

国语辞典

滥觞[ làn shāng ]

⒈  水流发源的地方。因其水量非常浅小,而仅能浮起一个酒杯,故称为「滥觞」。

《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㟭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文选·郭璞·江赋》:「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

⒉  比喻事物的开端、起源。

南朝梁·钟嵘〈诗品序〉:「虽诗体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滥觞也。」

发轫 先导 先河

分字解释


造句

  • 人们滥觞烦懑,这场灾难还会延续多久?
  • 河洛文化的滥觞开启了河洛文化的历史。
  • 现代保守主义滥觞于异议知识分子运动。
  • 话本小说滥觞于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之作。
  • 第二章论述滥觞期(远古至汉代)植物纹样。
  • 市场投机的滥觞、信贷标准的弱化终于导致危机的爆发。
  • 中国近代的行政诉讼制度滥觞于清末“行政裁判院”的筹设。
  • 那就是那小事的滥觞——或者说那就是那不久就变成了大事的小事的滥筋。
  •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是我国文学史上悼念屈原的滥觞之作。
  • 还是更多地把它看作生物学这一门在当今蓬勃发展的学科的智慧之滥觞?
  • 唯意志论是现代西方主流哲学之一,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滥觞。
  • 传播学滥觞于美国,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主义”话语迅速扩张到全球。
  • 创造社的挑错式翻译批评开创了以忠实和对等为依归的现代翻译批评滥觞。
  • 一滥觞的汉语课,人总是满满的。但是随着水平的进步,加入的人越来越少。
  • 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道德内化不力,而道德内化不力又滥觞于人的主体意识的缺失。
  • 人文主义思潮在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但它是近代文明的滥觞。
  • 通用电气很快就召回、返修了这批电视机,但是这个事件却成了电视辐射伤害眼睛的的滥觞。
  • 本文第一章论述俄苏“红色经典”批评之滥觞,具体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 美国传播学派把文化区域特征归结为地理性的文化中心,即文化在这些中心滥觞然后向周边流传。
  •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 确立了话语 地位。
  • 门神信仰的思想基础应从原始思维的特殊性中去寻找,而鬼神观念的滥觞则是门神信仰产生的直接动因。
  • 沈从文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描写“湘西世界”的文学作品,这可以称之为现代文学史上“湘西叙述”的滥觞。
  • 在他的计划中,跨国公司的滥觞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公司在海外成立的营业部——来销售由国内工厂运送过来的商品。
  • 国外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滥觞期大致可上溯到19世纪中后期,与作为其主体学科的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联系密切。
  • 本文论述了语言转向的滥觞、语言转向的成因和语言哲学对语用学的贡献,从中揭示了语言哲学中孕育的语用学思想。

※ "滥觞"的意思含义、滥觞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