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折腰 > 词语"折腰"的意思
zhéyāo

折腰


注音ㄓㄜˊ 一ㄠ
词性动词


折腰

词语解释

折腰[ zhé yāo ]

⒈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bow;

⒉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ebase oneself;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折要”。

⒉  弯曲的腰。

汉 刘向 《列女传·锺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於身矣。”

⒊  谓弯着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折腰而趋,流汗喘乏。”

⒋  弯腰行礼。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墅西 飞龙山 神, 庭凑 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折腰於 庭凑 ;及入庙,神乃侧坐。”
明 宋濂 《虎跑泉铭》:“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
清 陈鳣 《对策·拜礼》:“介者不拜,故以肃为礼,以其不可折要也。”

⒌  借指鞠躬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泰西各国使臣咸请覲见,先自言用西礼折腰者三,不习 中国 拜跪。”

⒍  后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

《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华髮长折腰,将貽 陶公 誚。”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伊人 濮阳 秀,方厌折腰辱。”
清 方文 《彭泽怀古》诗:“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一升米需要折腰,他也可以折了。”

⒎  崇敬,倾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⒏  古百戏节目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⒐  舞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小垂手》诗:“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
《云笈七籤》卷一〇六:“王华 作唱, 西妃 折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垢》:“柳姬,我不见你舞了,好一折腰,试他垂手。”

⒑  指格律诗中的失黏格。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絶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郭绍虞 注:“案八句折腰当亦指失黏之格。”
清 冯班 《钝吟杂录·严氏纠缪》:“折腰者,如絶句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不用黏者是也。”

⒒  见“折腰步”。

国语辞典

折腰[ zhé yāo ]

⒈  弯腰行礼。。也作「折要」。

如:「折腰拜谢」

低头

⒉  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英语to bend at the waist, to bow, (fig.)​ to bow to, to submit

分字解释


造句

  • 减少为了五斗米折腰的工作并不是最终目标。
  •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直被后人称赞。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的体面而折腰,带月荷锄归;
  • 如果你不坚持一些东西,你就会为任何事情折腰。
  • 我想成为最棒的球员。我爸爸告诉我说,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
  • 上帝不会问你的薪水有多高,但是祂会问你是不是会为五斗米折腰。
  • 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
  • 17世纪的军人已经向教士折腰了。巴尔塔沙和他的三个兄弟都听从了宣召。
  • 全液压转向装置,中间铰接折腰转向,转弯半径小,操纵灵活,作业效率高。
  • 全液压转向装置,中间铰接折腰转向,转弯半径小,操纵灵活,作业效率高。
  • 瞧,在暴风雨的袭击下,紫丁香折腰,萱草倒地,山坡上石阶小径也挂了一帘新瀑!
  • 我对很多年轻人和创业人有一个建议,如果一个人年纪大了,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没办法。
  • 美元同时是全球的储备货币和高流动性市场的流通货币,所有这些因素似乎都在这一独特角色前折腰。
  • 正像Block讽刺的那样,以“折腰”的姿态来协商合约,客户在此阶段也会知道咨询师确实是处在一个“弯腰”的位置上,从而对咨询师“要挟”。

※ "折腰"的意思含义、折腰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