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谴责小说 > 成语"谴责小说"的意思
qiǎnxiǎoshuō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清末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皆含针砭社会恶习之意,特称为「谴责小说」。

详细释义

  1. 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指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其在小説,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説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説。”郑振铎《文学杂论·谴责小说》:“大家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责任的一大部分,应该由近数十年来在那里做流行一时的‘谴责小说’的人担负。”

百科释义

谴责小说,是晚清一个小说流派,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势衰微到了极点。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说史略》),故称之为“谴责小说”。


基础信息

拼音qiǎn zé xiǎo shuō

注音

造句

  • 《活地狱》是晚清比较有影响的谴责小说,《1986年》是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代表作。
  • 作为晚清时期多产的“小说巨子”,吴趼人的“谴责小说家”头衔既是一种标识,也是一种闭锁。
  • 刘鹗所作《老残游记》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以其深刻的主题及高超的艺术手法享有国际声誉。
  • 他们谴责享乐:戏剧,小说,通俗音乐。
  • 一些批评家已经开始谴责Fayard提前把这本小说传递给少数几个精心选择的评委。
  • 但小说家说谎和他们说谎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家说谎不受道义上的谴责。


字义分解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