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蜀犬吠日 > 成语"蜀犬吠日"的意思
shǔquǎnfèi

蜀犬吠日



蜀犬吠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蜀:古蜀国,今四川一带。吠:狗叫。蜀地多云雾,平时难得有太阳,于是狗见到日出就叫起来。比喻少见多怪。

详细释义

  1.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百科释义

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该成语常比喻少见多怪。


基础信息

拼音shǔ quǎn fèi rì

注音ㄕㄨˇ ㄑㄨㄢˇ ㄈㄟˋ ㄖˋ

出处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感情蜀犬吠日是贬义词。

例子李劼人《天魔舞》第24章:“古人说蜀犬吠日。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辽东豕,少见多怪,孤陋寡闻,吴牛喘月,蝉不知雪,大惊小怪,辽东之豕,粤犬吠雪

造句

  • 终年多雾,日照时间短。 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


字义分解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