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退避三舍 > 成语退避三舍的反义词
tuìsānshè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共找到10个 "退避三舍" 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退避三舍的反义词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针锋相对 格格不入,唇枪舌剑,短兵相接,以眼还眼,唇枪舌将,水来土掩,唇枪舌战,以毒攻毒,以牙还牙,针尖对麦芒,南栀倾寒 退避三舍,委曲求全,气味相投,臭味相投,百顺百依,相忍为国,避君三舍,唾面自干,犯而不校,水乳交融,百依百顺,逆来顺受,同道中人,吠影吠声
锋芒毕露 脱颖而出,盛气凌人,霸气外露,锋芒逼人,显山露水,养精蓄锐,深藏不露 退避三舍,善刀而藏,养晦韬光,不露圭角,韬光养晦,锋芒不露,不露锋芒,大智若愚,不露锋铓,扮猪吃虎
长驱直入 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直捣黄龙,势不可当,所向无敌,顺流而下 退避三舍,裹足不前,步步为营
争权夺利 争名夺利,明争暗斗,争强斗胜,攘权夺利,争强好胜,争权攘利 和平共处,退避三舍,明哲保身
挺身而出 自告奋勇,马不停蹄,无所畏惧,见义勇为,毛遂自荐,奋勇向前,勇往直前,锐意进取,一跃而起 缩头缩脑,退避三舍,停滞不前,缩手缩脚,踌躇不前,袖手旁观,望而却步,畏缩不前,望而生畏,畏葸不前,强人所难,缩头乌龟,缩头缩颈
你追我赶 争先恐后 退避三舍,坐观成败
以牙还牙 针锋相对,以眼还眼,以毒攻毒,请君入瓮,以直报怨,报雠雪恨,血债血偿 退避三舍,以德报怨,唾面自干,逆来顺受
迎头赶上 奋起直追,急起直追 退避三舍,甘拜下风,踌躇不前,望尘莫及
寸步不让 退避三舍,拱手相让
更多相关:退避三舍的意思 退避三舍的近义词

退避三舍 反义词释义

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尖对针尖。比喻在争辩或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动进行回击。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锋芒毕露 [ fēng máng bì lù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毕:全。露: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部显露出来。多比喻人有傲气,爱表现自己的才能。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长驱直入 [ cháng qū zhí rù ]:
解释

形容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7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

争权夺利 [ zhēng quán duó lì ]:
解释

争夺权力和利益。

出处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释

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不怕困难艰险,勇敢地站出来。

出处《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你追我赶 [ nǐ zhuī wǒ gǎn ]:
解释

形容竞争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出处《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们正处在一个你追我赶、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中。”

以牙还牙 [ yǐ yá huán yá ]:
解释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出处《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迎头赶上 [ yíng tóu gǎn shàng ]:
解释

朝最前面、最先进的加紧赶上并超过。

出处瞿秋白《迎头经》:“这样,所谓迎头赶上和勿向后跟,都是不但见于经典而且证诸实验的真理了。”

寸步不让 [ cùn bù bù ràng ]:
解释

一般是指谈判问题丝毫不肯让步他本来想讨讨价钱,谁知主任死死咬住,寸步不让!——古立高《初恋》

出处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 成语退避三舍的反义词由古今诗词成语词典提供。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