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江总的诗 >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隋代]:江总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作品赏析

鉴赏

  咏物诗在中国起源甚早。从现存作品来看,《诗经》中的《鸱鸮》,《楚辞》中的《桔颂》已肇其端。魏晋以后,作者渐众,作品渐多,如张协、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何逊等,都有“尚巧似”或“形似”的特色,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总结道:“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但这首诗咏山寺夜灯却基本上是出之以虚笔。首联言山灯明亮,照彻天地,如百花怒放,就像春天突然来到了人间。夜晚的冷寂,本不足比为春,今有灯火,不仅形象如花,亦为环境增添了暖色,所以这个比喻可以成立。这使世人想起了岑参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比体和喻体之间反差也很大,这种相似或许不是偶然的。三、四两句是最实的一联,但写佛灯之盛、之亮,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调动神话传说,一方面渲染佛灯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佛灯的神奇。至结尾处,诗人突发奇想,认为佛灯“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这固然是点出了某种喻意,但从自然现象来说,也是由黑夜到白天的一个自然的流程,从而使得通篇前后一体,非常圆融。

  诗人把黑暗的大千世界变为朗朗白昼,实则暗示佛教是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但这层意思完全融于诗化的语言之中,毫无枯涩之感,这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江总简介

隋代·江总的简介

江总 江总(519年~594年)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十八岁时,江总初任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又授职为何敬容府主簿,不久调任尚书殿中郎。平定...〔江总的诗(109篇) 江总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隋代江总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三善殿夕望山灯诗

唐代陈叔宝

重岫多风烟,华灯此岫边。涸浦如珠露,凋树似花钿。

依楼杂度月,带石影开莲。既有常满照,羞与晓星连。

宴光璧殿咏遥山灯诗

唐代陈叔宝

照耀浮辉明,飖遥落烬轻。枝多含树影,烟上带佩生。

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园中鹤采丽,池上凫飞惊。

万安殿夜直

宋朝汪元量

凤衔紫诏下云端,千载明良际会难。
金阙早朝天表近,玉堂夜直月光寒。
宫衣屡赐恩荣重,御宴时开礼数宽。
却忆玄都人去后,桃花零落倚阑干。

万善殿

清朝乾隆

古砌犹存柏,今园不见蕉。

正名去书室,设色焕禅寮。

无暇参白业,有欣对碧霄。

精蓝息心处,漫与问前朝。

咏鳌山灯

清朝乾隆

驾山海上浮,秉烛夜中游。

腊尽烘春丽,崖悬挽水流。

灯王法轮转,蜃市化人稠。

但使机心息,蜕然万事休。

句·浴殿夜凉初阁笔

宋朝吴淑

浴殿夜凉初阁笔,渚宫秋晚得悬车。

光宗皇帝挽诗二首·与进依三善

宋朝周必大

与进依三善,从游阅五冬。
初终存缱绻,议论极从容。
辅政时虽浅,开藩眷自浓。
不如仙宅犬,犹从鼎湖龙。

观山灯献徐尚书

唐代段成式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
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驯狖移高柱,庆云遮半层。夜深寒焰白,犹自缀金绳。
磊落风初定,轻明云乍妨。疏中摇月彩,繁处杂星芒。
火树枝柯密,烛龙鳞甲张。穷愁读书者,应得假馀光。

观山灯献徐尚书

唐代温庭皓

一峰当胜地,万点照严城。势异昆冈发,光疑玄圃生。
焚书翻见字,举燧不招兵。况遇新春夜,何劳秉烛行。
九枝应并耀,午夜忽潜然。景集青山外,萤分碧草前。
辉华侵月影,历乱写星躔。望极高楼上,摇光满绮筵。
春山收暝色,爝火集馀辉。丽景饶红焰,祥光出翠微。
白榆行自比,青桂影相依。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