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秦观的诗 >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朝]: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注释
⑴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⑵妙手:技艺高超者。写;画。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与裴敬中善,尝托入写真以寄。真:指肖像。
⑶水剪双眸:形容眼波美丽。点绛唇:在画像上染出红唇。
⑷“疑是”三句:用东邻窥宋玉的典故写女子之美与多情。宋玉东邻的少女常在墙头偷看他。典出《登徒子好色赋》。
⑸翠黛:画眉所用螺黛,青黑色,以之代称眉毛。颦(pín):蹙额皱眉。
⑹尽道:尽管说。堪恨:可恨。
⑺“任是”句:引用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品赏析

  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容著笔。为崔徽写真的画师丘夏的姓名赖元稹之歌而传,画像的概貌因秦观此词而见,可以收入画史。

  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苏东坡写过一首题为《章质夫寄惠崔徽真》的诗,称“卷赠老夫”,知道当时确有这幅画像流传,并辗转归于东坡。据元稹《崔徽歌》中云:“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即词首句“妙手写徽真”所指。总提一笔,接下去描写画中人的仪容,同时也映带出画师的神技。

  东坡诗中,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发)垂耳,亭亭荚蓉在秋水”,十四个字只作大略形容。少游用了七个字——“水剪双眸点绛唇”,写她的眼睛和嘴唇,给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笔画之于剪影,精细得多了。并不是少游比东坡来得高明,这是诗、词性质的不同。东坡写的是七言古诗,宜用大笔勾勒,故粗;少游写的是小词,容许加意点染。故细。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昵珠点绛唇”,是其用语所本。眼睛和嘴唇是最能显示美人神采和情韵的部位,况且又加上了水波之光,绛脂之艳,确能动人心目。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继续说这幅写真的画面,透露出所画的是半身像,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一段文字来增加情趣。赋中说,宋玉东邻的女子私慕他,登墙偷望他有三年之久(古人以“三”表多,非必是实数)。这个情节自然与崔徽本事无关,不过是由于画像是半身的而想到邻女窥宋,墙头半遮玉体的形象。这样说,似乎是词人在那里耍笔头,硬拉扯,游离于词情之外,写出败笔来了。其实,“疑是”者,非是而似是也。《登徒子好色赋》中如“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云云,宋玉所借以盛称邻女美色之处,也不妨加之于崔徽,以补充上句刻画的不足,这就是词用宋玉赋的言外之意。

  不过,崔徽画像上的神态可不是如宋玉东邻女那样的“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而是眉黛含颦。这是由于崔徽请画师丘夏写真时正怀着悲苦的心事,画师又作了精确的反映;词语不仅如实地表述了画面的这一部分——“翠黛颦”,而且深入追求她颦眉的原因——有“酸辛”之事。“往事已酸辛”一句,与东坡《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中的“当时薄命一酸辛”,辞意皆合,当本之于他的老师,这也是少游所题崔徽真即是东坡藏品的一个佳证。“谁记当年翠黛颦”,颦眉承上“酸辛”,绝非写美人的套语,而是反映了画面上的真实。这两句词把崔徽的身世遭逢作一提挈。她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谁复省记,唯有这一幅写真留下,作为艺术精品供人鉴赏而已。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最后笔锋一转,写词人赏鉴了画像后的感受:“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面对如此美艳绝俗的人物,如此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还有“堪恨处”。说是因为画中人“无情”。“无情”云者,盖即是如东坡前题诗中所谓“丹青不解语”,或者如《牡丹亭·玩真》一折中,柳梦梅看着杜丽娘自画的真容时说的:“韵情多,如愁欲语,只少口气儿呵!”谓画上美人,虽是极妍尽态,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紧接着,词人以拗折之笔挽转一句,说“任是无情也动人。”全用晚唐罗隐《牡丹花》诗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不解语”的牡丹花,“少口气儿”的美人图,“无情也动人”。化工之妙,艺术之精,一语说尽。(陈长明)最后几句也表现出作者的些许感慨:毕竟是一幅画,不是活色生香的美人,既表现不出她的情深不寿,彼此之间也无法情感相通。这语气可以见出作者的几分遗憾,也许他希望画中的美女崔徽变成活人,能真的和自己有所交流吧。

  全词句句从图画着笔,既有对图画本身的描绘,也有对画中美人身世的同情。在艺术上,此词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达自己的情感,突出地展现了秦观博闻强记的才华和随手拈来无不妥帖的艺术功力,确实算得题画词中的佳作,颇富感染力。

  这是一首题画词,关于创作时间,一种说法是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四月,秦观到徐州拜谒苏轼,题苏轼所藏崔徽半身像。另一种说法是约在元祐五(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作者居京期间。

  唐代诗人元稹在《崔徽歌并序》里说,崔徽是河中府的歌妓,和一个临时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办公事的官员裴敬中相爱。两人恩情悃款,相处了数月,裴敬中公事办完返回,崔徽不能跟从他一起走,悒郁成疾。有一个叫丘夏的人擅长画像,崔徽就让丘夏给自己画了一幅肖像寄给裴敬中,说:“崔徽一旦没有画中人漂亮,就会为郎君而死。”不久之后就病重而死。这个故事很悲惨,很多文人都为之慨叹,著名戏曲《西厢记》其实就有这个故事的影子。秦观对崔徽这个痴情的女子显然也非常同情,除了这首词之外,他的《调笑令》十首里也有一首是咏崔徽的。

秦观简介

宋朝·秦观的简介

秦观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秦观的诗(628篇) 秦观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朝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朝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

宋朝王照

信步绕湖边。云懒山慵近午天。柳岸山塘度人影,萧閒。

梵宇钟声宕碧烟。

几折路回环。逦迤行过竹素园。池馆亭台数不尽,绵延。

鸡犬人家半是仙。

南乡子·和干臣乐府南乡子,南乐言怀中间

元朝王恽

万汇帝城春。况是明时选用人。爱煞曲山周老子,依仁。任运□□不自论。六任漫逢辰。甚是荣华尽苦辛。赢得归来儿女笑,苏秦。白马红缨

南乡子

元朝许有壬

乌鹊欲填河。蝜蝂多持更上坡。虫鸟无知徒自苦,谁呵。

恰似贪人少已皤。

南乡子

明朝陈世祥

怪来春、不和人聚。

知道将归,收拾花同去。

可怜全学薄情郎,处处园林留不住。

只有蝶儿相顾。

几多落花犹护。

也应念着寂寥人,时尝一到帘前路。

南乡子

明朝黄正色

清世愧无能,窃得微阶正不胜。

天地包容投远塞,相应,投杼慈亲本爱曾。

静坐读伽楞,百念几同二月冰。

朔漠荒寒虽特甚,休憎,古训从来只自惩。

南乡子·萤

清朝陈维崧

露井坐三更,无数幽辉印水精。忽地流将深竹去,身轻。

却把深闺绣幔萦。

南乡子·倦

明朝陈世祥

重门深闭。

细草如烟烟满砌。

日长睡起独凭栏。

看鸳鸯。

双双飞去又飞还。

南乡子·三

明朝陆深

细雨湿秋风。金凤花残满地红。閒蹙黛眉慵不语,情浓。

旧恨新愁知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