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孔平仲的诗 >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

[宋朝]:孔平仲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
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
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
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
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其一
放任纵容恶鸟鸱枭去啄伤高贵的凤凰,天心竟然想这样做叫人难以审察端详。
凭仗斩马孤剑想把奸佞之徒一扫而光,岂肯因太行艰险能摧车轮而回避不前!
得势小人尽管折腰权贵也不过是小官,你虽暂时失势垂下羽翼终能展翅高翔。
倒不如永远地辞别这污浊的仕途,我们一同逍遥物外一起终老他方。
其二
官职半通是万里挑一的人才,有满腹经纶卷蓄着未能展开。
鸾凤托巢只是暂时栖身枳棘,神仙谪降毕竟已落籍于蓬莱。
像漆室女倚柱而歌忠心耿耿,莫学卞和哭在荆山涕泪哀哀。
世事本来倚伏万变岂能有定,塞翁失马祸福相倚还能归来。

注释

1.经父:作者大哥孔文仲(公元1038-1088年),字经父,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进士。曾任台州推官。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张缋(huì):人不详,一本作“张绩”,文仲兄弟友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一位才识兼美之士。文仲曾屡寄之以诗。
2.解纵句:引申《庄子·秋水》“鸱得腐鼠”而“吓”“鹓雏”之意,以“枭鸱”得“解纵”、“凤凰”被剥“啄”比喻小人逞凶、君子遭害。鸱(chī):猫头鹰的一种。
3.但知句:是说张缋只知道像西汉朱云那样凭借“尚方斩马剑”,誓“断佞臣”之头(《汉书·朱云传》)决不妥协。
4.岂为句:汉末曹操《苦寒行》诗:“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此句化用曹操诗句,说张缋岂肯因为太行山艰险,可能摧折车轮,而回避不前。
5.得者句:那些得意之徒卑躬屈膝,仍然官职低微。折腰,弯腰。《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下列:犹下僚。
6.失之句:化用《后汉书·冯异传》“始则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之典,意谓虽然眼前失意,却终当展翅高飞。
7.长揖尘埃:告别尘世。长揖,一种行礼。《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长揖者,手自上而极下。”晋左思《咏史》诗(其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8.逍遥:自由自在地往来。物外:尘世之外。《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斧斤,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9.半通句:是说张缋虽然官职低微,但才学出众。半通:犹半印。汉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却只能是大官印的一半大,成长方形。
10.经纶:指经纶天下的学问。
11.鸾风句:借用《后汉书·仇览传》“枳棘非鸾风所栖”一语,说张缋官居下列是暂时的。枳(zhǐ)棘:枳木与棘木,其多刺,故称恶木。此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
12.定籍:确定名册。蓬莱:本东海中神山名,《后汉书·窦章传》载,“是时学者称东观(皇家藏书之府)为老氏减室、道家蓬莱山。”
13.漆室葵心:忧国忧民的一片诚心。漆室:《列女传》载,鲁穆公时君老太子弱,国事甚危,漆室有少女忧念国事,倚柱而啸。后因用漆室指关心国事。葵心:葵花向日而倾故用以喻向往、忠诚之心。
14.荆山玉泪:《韩非子》载,卞和献璞刖足,抱璞哭于荆山(今湖北南鄣县)。此用以喻怀才不遇。
15.倚伏:指《老子》所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句意。
16.塞翁句:《淮南子·人间训》载,“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此句比喻终将祸去福来,长才得展。

写作背景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诗作对张缋刚正不阿的精神和未得施展的才学,给予了赞颂,并作了慰勉和劝诚。第一首对张缋因同权贵势不两立而在仕途遭挫折的身世深表同情;第二首则赞誉张缋才华出众、经纶满腹,相信他虽暂屈下僚,但终将长才得展。二诗以说理为主,但说理的内容不仅与形象结合,而且发自肺腑,因而具有抒情色彩,达到在喻人以理的同时,还能起到感人以情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说理与抒情有机统一的显著特色。

作品赏析

这组诗对张缋刚正不阿的精神和未得施展的才学,给予了赞颂,并作了慰勉和劝诚。
第一首首联引申《庄子·秋水》“鸱得腐鼠”,而“吓”“鹓雏”之意,之“枭鸱”得“解纵”,“凤凰”被剥“啄”,比喻小人逞凶,君子遭害。世局如此,自无天理可以推“详”的了。次联赞扬了张缋的峥嵘风骨。上句称张缋就像汉代朱云那样,只知道凭借“尚方斩马剑”,誓“断佞臣”之头(《汉书·朱云传》),决不妥协。下句化用曹操《苦寒行》诗意,说他不肯因为太行山艰险,可能摧折车轮,而回避不前。这两句把两个著名典故精心组合,成为孔平仲诗中的佳联。张缋的凛凛风骨,在诗行中闪出了光彩。三联则评议了朝政的污浊,也从政治得失上为张缋作了分析。上句说:软媚者虽然卑躬“折腰”于小人之前,仍然屈居“下列”,所得几何?而洁身自爱者虽然“垂翅”,但终将振翅南飞,又算什么“失”呢?这两句把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和《后汉书·冯异传》的“始则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的名言加以提炼,构成一联对句,以形象说理,极具启发性。末联“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在析理的基础上,对张缋提出建议:你的立身大节既已确定,对出与处的两种可能又都深有了解,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看来,不如长揖尘世,同老于“物外”之乡,去做“逍遥游”,才真正适意呵!这里的“长揖尘埃”,“逍遥物外”,化用了《庄子》语意,对污浊政局表示了厌弃。
第一首在赞誉中带有不少安慰的口气,第二首则于推崇中渗入了一些劝勉的成分。重点还在第二首。第二首首联对张缋备极推崇,而又深表惋惜。他是“万”中选一的人才,却“官职”未“通”;他有“经纶”天下的满腹学问,却“卷蓄”而不得展用。次联以两个比喻,指出张缋不会久困“下列”,终将重返朝廷。上句是化用《后汉书·仇览传》“积棘非鸾凤所栖”的话,说鸾凤虽暂时“托巢”于“枳棘”之上,终能栖息在梧桐之颠,正如神仙,虽也有谪降,毕竟已在蓬莱三山“定籍”。三联对张缋既有勉励,也有劝诫。上句用《列女传》鲁穆公时漆室女忧念国事,倚柱而歌的故事。下句用《韩非子》卞和献璞玉被砍足,抱璞哭于荆山的故事。两句一气呵成,意思是说,只要存着漆室女的耿耿之心,定有施展抱负之一日,无须学卞和抱璞而哭,因为世事本是倚伏不定的,否极终将泰来。于是引出尾联的宽缓语。尾联化用《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词意,以及《淮南子》“塞翁失马”的故事,对张缋作了鼓励。诗人指出:张缋在政治上虽然暂受挫折,只要此心不渝,定有祸去福归之一日。
这两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说理与抒情有机统一。两者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割裂。但诗人熟练地掌握了写诗技巧,使之结合自然。如第一首的一、四联,第二首的四联,一再化用《庄子》中《秋水》、《逍遥游》和《老子》、《淮南子》中的词意与典故;第一首的三联节取汉代、晋代两朝的成语,说理成分都较浓厚。然而这些说理的内容,不仅与形象结合,而且发之肺腑,从而具有抒情色彩。在喻人以理的同时,还能起到感人以情的作用。这就避免了抽象、空洞地述说道理之弊。
这两首诗的中间两联把一些为人处世的生活准则,反复进行艺术综合,最后概括成精彩偶对,构思过程颇费推敲。如第一首次联以“斩马凭孤剑”对“摧车避太行”,“斩马剑”三字经他一分为二,“斩马”与“摧车”,便成了工对。又在“剑”前缀一“孤”字,以与“太行”成对,这“孤”字很能表现出持剑人的胆气。再通过“但知”、“岂为”这样旨意确切的词语加强表现力。主人公张缋的劲直气骨,便鲜明地突现出来。又如第二首三联以“漆室葵心”对“荆山玉泪”,句首的“但存”、“莫学”,倾向性都很明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纳忠方式,而十分推许前者。“玉泪”二字更打破了比拟妇女泪水的一般用法,而换上卞和抱璞玉哭于荆山的内容,顿时异彩焕发。由于诗人在中间两联的写作上狠下了功夫,在酝酿一、四两联时,又尽可能地发挥他运用散行句式的特长,这就使他的七律作品能成为宋诗中的优秀诗篇。其中如“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苦”等联,以工巧的对仗表现了古代“劲直”之士除恶犯险、无所畏避的精神和忧国忧民、无怨无悔的心志,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孔平仲简介

宋朝·孔平仲的简介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孔平仲的诗(547篇) 孔平仲的名句

猜你喜欢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

宋朝孔平仲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

宋朝孔平仲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
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
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
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
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和经父寄张绩

宋朝孔平仲

萧萧木落洞庭湖,一叶扁舟尽室居。吾道已衰投直笔,人情难合卷长裾。

重轻自系朝廷势,褒贬犹存史策书。所遇于天皆有分,未将鲵鲋羡鲸鱼。

和常父寄经父

宋朝孔平仲

候得早潮来,江边风又起。钱塘与海接,浩渺无涯涘。

长鲸呼鳄鱼,蛟龙正掉尾。岂惟波浪声,号泣半溺鬼。

临流不敢渡,寻尺如千里。侥幸亦可往,无力触万死。

萧然古山根,客棹于此舣。吴亭明可数,游观信为美。

安敢慕纷华,而不重行止。回首卧龙居,想在青云里。

相思寂莫晚,谁伴西楼倚。

挽孔经父二首·其一

宋朝刘攽

乡里东南秀,衣冠伯仲贤。先鸣俱中隽,竞爽故无前。

朔雪凋华萼,炎风急逝川。斗间占紫气,应复在龙渊。

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经父

宋朝孔武仲

柳浦移舟带雨行,奔波南北是平生。
忽惊佳节临端午,还记当年客禁城。
丹杏饤盘深簇火,碧醪倾盏酽堆饧。
菖薄角粽俱如旧,何事樽前醉不成。

依韵奉和经略司徒中寒食后池诗二首

宋朝强至

置酒高吟禁火天,主人勋德重韦贤。
庙朝论道看三入,樽俎谈兵已万全。
晓竹洗烟丛玉瘦,春池溅雨乱珠圆。
曲江壮观今芜没,不复红妆照客船。

依韵奉和经略司徒侍中寒食后池诗二首

宋朝强至

放怀吟笑艳阳天,谁似征西相国贤。
春酒丁宁终席满,风花点检几枝全。
柳间莺踏柔条软,池面鱼吹细浪圆。
东阁恨参宾客晚,五湖那暇忆渔船。

和经略直阁寺丞赠刘升之蛰龙岩二首·倚天寒碧锁嵌空

宋朝唐弼

倚天寒碧锁嵌空,咫尺丹霄有路通。
莫向明时缩头角,风云只在笑谈中。

和经略直阁寺丞赠刘升之蛰龙岩二首·古人事业不关书

宋朝唐弼

古人事业不关书,圣处工夫咏舞雩。
窈窕崖居辱题品,南阳端有卧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