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⑷遍绕:环绕一遍。⑸篱(lí):篱笆。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⑺尽:完。⑻更(gèng):再。

写作背景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作品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简介

唐代·元稹的简介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元稹的诗(1125篇) 元稹的名句

猜你喜欢

菊花·东篱菊花今已开

宋朝曾巩

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
却寻桃杏那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朱颜白发相去几,势利声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
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

菊花·菊花秋开只一种

宋朝曾巩

菊花秋开只一种,意远不随桃与梅。
游人有几爱孤淡,零落野水空岩隈。
层层露萼间枝叶,金靥万个围苍苔。
直从陶令酷爱尚,始有我见心眼开。
为怜清香与正色,欲搴更惜常徘徊。
当携玉轸就花醉,一饮不辞三百杯。

寿皇太子·菊花潭上菊花新

宋朝赵彦端

菊花潭上菊花新,不是花潭是寿杯。
天赐生朝千斛水,一年一斛送将来。

菊花十二首·菊花有意浮杯酒

宋朝史铸

菊花有意浮杯酒,秋老霜浓满槛开。
多谢主人相管领,尽收清致助吟才。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唐代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清朝缪公恩

为寻佳种几徘徊,手取灵根绕砌栽。孤负重阳时节好,连朝风雨不曾开。

菊花

元朝张昱

万夫起铜盘,拔地一千丈。宁知白露华,暗满菊花上。

菊花

宋朝史铸

独芳三径属秋深,清致贞姿快赏心。
解道卓为霜下杰,平生靖节最知音。

菊花

宋朝赵葵

黄花照眼又经秋,山自青青江自流。
多谢龙头鳌禁客,年年把酒到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