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所作。这首词里,作者用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朋友,出语洒脱却发自肺腑,真挚动人。

作品赏析

《浣溪沙》词调,苏轼以前的词家手中,大抵只用于写景抒怀,而此词却用来写临别赠言(题记为: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致力于用意,有如文章之序体,从而开拓了小词的题材内容。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具豪爽气概。次句即有一较大跳跃,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于“山头回首望三吴”,对故园依依不舍。这里作者不是强调三吴可恋,而是写一种人之常情。第三句再进一层,谓“不应弹铗为无鱼。”这句用战国齐人冯谖事,冯谖为孟尝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视,弹铗(宝剑)作歌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此句意谓梅庭老做了学官,不必唱归来了。同时又似乎是说,尽管上党地方艰苦,亦不必计较个人待遇,弹铗使气。

过片音调转高亢:“上党从来天下脊”。意谓勿嫌上党边远,其地势实险要。盖秦曾置上党郡,因其地势高,故有“与天为党”之说。“先生元是古之儒”,此称许梅庭老有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意谓勿以学官而自卑。笔力豪迈,高唱警挺,足以壮友人行色。末句补说,“时平不用鲁连书”。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曾游赵《史记》给他很高评价。因上党是赵地,当时宋辽早已议和,故云时代承平,梅庭老即有鲁连奇策,亦无所用之。此句既有劝勉梅庭者随遇而安之意,又有对其生未逢时不得重用之遭的同情。

这首词里,作者用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朋友,出语洒脱却发自肺腑,真挚动人。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

宋朝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小重山·门外东风糁玉尘

宋朝毛滂

门外东风糁玉尘。曲房花气蔼,博山春。小槽珠滴桂椒芬。梅蕊绽,谁共醉中闻。睡起静无人。曲屏横远翠,锦为邻。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浣溪沙·门外桃花比旧红

清朝梁鼎芬

门外桃花比旧红。绿苔生恨长重重。别离真个不相同。

浣溪沙·袅袅东风拂画阑

清朝王昶

袅袅东风拂画阑。

碧罗窗外杏花残。

可怜春信第三番。

细雨晓晴云半敛,玉屏微露翠弯环。

捲帘描上小眉山。

浣溪沙·花市东风卷笑声

宋朝毛滂

花市东风卷笑声。柳溪人影乱于云。梅花何处暗香闻。露湿翠云裘上月,烛摇红锦帐前春。瑶台有路渐无尘。

浣溪沙·料峭东风翠幕惊

宋朝苏轼

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赪。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五年兄。翰林子墨主人卿。

浣溪沙·雪里东风未过江

宋朝王寀

雪里东风未过江。

陇头先折一枝芳。

如今疏影照溪塘。

北客乍惊无绿叶,东君应笑不红妆。

玉真爱著淡衣裳。

浣溪沙·雪里东风未过江

宋朝王采

雪里东风未过江。陇头先折一枝芳。
如今疏影照溪塘。北客乍惊无绿叶,
东君应笑不红妆。玉真爱着淡衣裳。

浣溪沙·憔悴东风鬓影轻

明朝叶纨纨

憔悴东风鬓影轻。年年春色苦关情。清魂无奈酒初醒。

浣溪沙·渺渺东风泛酒船

宋朝赵彦端

渺渺东风泛酒船。月华为地玉为川。春于红药更留连。云路功名方步步,草庐松竹自年年。他时人说二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