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苏轼的诗 >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

[宋朝]:苏轼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

宋朝苏轼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题授经台

清朝乾隆

汉以传经著,诸儒授受资。

荒台虽迹泯,太傅藉名垂。

诗易阐精义,赵贲述秘思。

更称善处事,不负读书时。

题授经台

清朝乾隆

高台喜识授经名,太傅犹称处事明。

河内后来传赵子,淮南先是受贲生。

诗殊东鲁意颇合,易是专韩义独精。

憩宇恰依林屋侧,睪然望古集遥情。

余垂老於居之西偏营面对南山一峰卓然榜曰如

宋朝姜特立

一峰高插丙丁间,南极星光伴我閒。
不向仙君乞如愿,只从造物觅如山。

翻经台(原作台经,据四库本改)

宋朝沈辽

不见康乐初翻经,崇台百尺但有名。

当时妙意遥可想,木叶落尽青山横。

白燕庵作(乃我郡袁海叟之故趾,墓在其侧。)

明朝柳是

茅堂虚动可容微,林景幽生知远翳。

不似澄岩多种秫,空留五亩列庭葵。

词人已著河栖室,此地常馀墓草悲。

总是震家高卧处,山阳何必更题诗。

琴台(原注:蜀事补亡。)

宋朝宋京

君不见成都郭西有琴台,长卿遗迹埋黄埃。

千年乃为狐兔窟,化作佛庙空崔嵬。

黄须老人犹记得,昔时荒破樵苏入。

锄犁畏浅牛脚匀,古瓮耕开数逾十。

乃知昔人用意深,瓮下取声元为琴。

人琴不见瓮已掘,唯有鸟雀来悲吟。

一朝风流随手尽,况复千年何所讯。

安得雄辞吊汝魂,寂寞秋芜耿寒燐。

书台(原注:蜀事补亡。)

宋朝宋京

君不见孔明书台遗庙旁,古书不见台荒凉。

卧龙未起蜀天远,茅庐日日空南阳。

赤符光寒白水涸,秣陵王气犹能作。

璋若婴儿操虎狼,脱去荆州殊不恶。

十倍奇才安用书,此台昔时知有无。

蜀人思君识古处,未若江水存兵图。

黄冠所居门第改,祇有坊名今尚在。

安得台边见古人,秋草重生类书带。

安期升仙台(在蒲涧上。)

明朝张诩

白日登宸去,三珠几度花。

秦皇无觅处,第见枣如瓜。

连山一峰独秀

宋朝陈普

云屏屏断乱山稠,中有青螺百尺修。
拔萃出群高地步,导前拥后作班头。
上连霄汉不盈尺,俯视冈陵总下流。
吾道与君亦相似,功会一篑便相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