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⑴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⑵惊:吃惊,害怕。

作品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王维的诗(341篇) 王维的名句

猜你喜欢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明朝徐渭

朱夏郁蒸时,晶瓜碧玉滋。疏帘三尺雪,小簟一枰棋。

明朝徐渭

阁上谈玄客,天边削翠峰。大痴皴染细,不用墨池浓。

明朝张羽

疏散元非用世才,日高林户尚慵开。
为怜湖上青山好,行到冬青树底来。

明朝徐庸

高人筑卜包山里,窗内峰峦门外水。卜萄蔓挂苍龙须,琅玕枝袅青鸾尾。

四时风景无不宜,写堪画图吟堪诗。闲来盘薄到湖上,闲数落花清昼迟。

绿毛仙子何曾老,便拟相期拾瑶草。神丹倘许驻容仪,西兔东乌任昏晓。

明朝徐庸

桂叶青青枫叶赤,岸花红紫汀花白。孤蓬泛泛下清江,乃是烟波钓鳌客。

钓鳌才罢情悠悠,紫篁拈得吹清秋。一声两声山石裂,东流之水俄西流。

冯夷宫殿腥风起,老蛟出舞飞寒雨。断雁忙忙入断云,薄暮芙蓉落芳渚。

明朝曾仕鉴

千峰寒郁半溪岚,几树梅花一草庵。夜半楼头闻玉笛,始知春色满江南。

明朝姚绶

画里还看画,都成物外春。云山落吾手,非赝亦非真。

明朝岳岱

过雨溪山秋色新,携琴还有竹林人。僧房细绕岩前路,红叶随风打角巾。

明朝金镒

紫烟销尽见岧峣,天外诸峰积翠遥。

何处八公云卧隐,一支山色入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