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宋朝]: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岘山

清朝袁枚

浮生几载青山酒,名士常为万古愁。双泪偶挥羊太傅,一碑如补晋春秋。

楼传黄鹤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

岘山

宋朝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岘山

宋朝黄通

仙翁移守明年春,□书小子中自论。

□嗟羊公不血食,乃表乞庙于山樊。

因复为山发风咏,辞气浩浩涵胚浑。

又不柬弃贱且鄙,似欲瓴甋联玙璠。

捧诗那能测崖岸,但觉俗骨销沈昏。

师丈之命重违辟,手摩空腹强忍言。

召伯听讼棠树下,后人思伯树不残。

羊公游处岘山首,后人见山即汍澜。

或者怪之辄致诘,厥□何惠施元元。

答云贤者岂徒尔,其事虽远迹可根。

昔者郏鄏鼎既□,三姓窃出窥中原。

野鬼狂神盗社稷,渴龙饥虎摇乾坤。

于时生灵乃何物,蛇豕口吻恣吐吞。

丁黄那复顾邦土,荒城白昼啼幽冤。

□石未安晋已夺,晋□将至汉之濆。

公来有意补膏血,宁重黔首轻儿孙。

朝问疾苦历万室,莫复逋逃开四门。

众化以术公以道,人伏以威公以恩。

□□□时用□□,使民□戴如□□。

不然楚山尽奇秀,岂将怀□□□村。

山旧有亭亭有碑,碑前□见堕泪痕。

独使庭坚忽不祀,可□今古多朱轓。

仙翁下车郡即治,旋日鞭马城南奔。

踟蹰山头念往事,言不轻发心暗扪。

吾州祠宇数十百,何功何惠牲牢飧。

而令公作若敖鬼,嗟我庸敢誇雄藩。

玉书寻许□祀典,庶令贤者终天存。

士民欢笑□□诏,□□日□新宫垣。

梁国入吴毁淫祠,泰伯子胥方独尊。

南阳守睦祠子陵,浙东薄俗渐已敦。

仙翁还作叔子庙,汉南又开风教源。

诚令身在名灭者,放目仰视惭英魂。

凤林古景绝无尽,未算水木兼兰荪。

山前游骑试思否,此山不直供翠樽。

岘山

宋朝范微之

南□会要地,山水控雄壮。
峨峨峙岘首,浓绿叠千嶂。
群峰相迤逦,顽□厕□□。
汉流纪东麓,汪汪□□涨。
原隰错绮组,云□织纤纩。
景物革四时,眺听增万状。
羊公昔镇抚,平吴启霸王。
经国有余裕,□□此登访。
表表□形势。

岘山

宋朝韦不伐

羊公民爱深,原叔复善政。
缉祠流声诗,才德交辉映。

岘山

宋朝孙抗

天下名山数南国,岘首首推襄汉域。
前年假节使湖外,道出铜鞮一攀陟。
檀溪西下烟雨繁,梦泽南回云雾织。
绝壁颓岩画障开,阳林杂蘤天光逼。
飘然不减京台乐,城阙弦歌野耕植。
借问人心谁见思,云来远庇羊公德。
乃知仁爱与山俱,奚用沈碑衒金刻。
追询耆旧访祠宇,迟拜丹青纪聪直。
佛蓝神馆郁相望,独此寂寥遗肸饰。
栾公燕国戚藩佐,朱邑桐乡啬夫职。
居民立社中诏嘉,抚旧劝来区淑慝。
指期还台首章奏,立使閟宫膋血食。
半途得郡旋治中,回睇凤林空太息。
仙郎作镇未朞月,起废补亡罄心力。
凡予所欲尘黈聪,文符一一条其极。
庚桑畏垒既禋荐,鲁国灵光亦颠踣。
由晋至今更几秋,隼画干旟熊伏轼。
但矜□□□形胜,谁祀贤人思物色。
公当□□乃□□,只□徊翔预伦□。
汉波平远山巍然,共仰羊王誉充□。

岘山

宋朝裴煜

襄阳有佳山,名著无如岘。
尝休贤达足,我独愧未践。
君侯把麾符,政暇兴不浅。
命车极登临,旌旆随谷转。
心思关钜平,息树宜勿剪。
于今戴清风,整整如冠冕。
高碑本堕泪,雨渍至苔藓。
庙祠委榛芜,奚劝千载善。
驰章动天听,口以功烈侔。
果闻帝曰俞,恢宇明祭典。
哦诗序其事,笔锐犀可剸。
景无一发遗,粲若丹青展。
乃知览观时,非止在游衍。
声气异工同,美从江汉显。

岘山

明朝李梦阳

大名终不灭,堕泪此山碑。后进才非乏,风流尔足师。

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回首隆中接,秋云两处垂。

岘山

明朝张羽

苍山走南门,雉堞隐相并。
明湖眇东汇,乱石皆北向。
势如渴虹奔,饮首临巨涨。
孤亭压其颠,洼石类盆盎。
十手可对饮,斧凿自天匠。
平生爱山水,脱身事幽访。
落帆绝壁下,登探俯清旷。
冥冥沙鸟逝,泛泛渔舟漾。
崩崖露黄肠,云是古人葬。
我闻襄阳山,兹名乃相况。
羊公仁足怀,杜子功可尚。
当时一跻攀,山势益增壮。
愧我非古人,登兹独惆怅。
且当随鸥鹭,散发凌浩荡。
长啸天地间,身名两俱忘。
“并”,音“傍”,与“忘”皆去声。

岘山

明朝董份

一春长复卧山阿,自爱山中绿树多。

看尽閒云低野岫,坐当明月上清波。

惊禽往往移林麓,鸣鹿时时过薜萝。

却笑閒来尚多事,著书时倦即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