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黄庭坚的诗 > 木之彬彬

木之彬彬

[宋朝]:黄庭坚

木之彬彬,非取异於人。
可宫室则斩则伐,可笾豆则捋则撷。
草之茸茸,非求显於世。
中刍牧则刈则鉏,中医和则剥则枯。
非以其材故耶。
是非之歧,利害薰蒸。
嗟人道之多患,彼草木尚无情。
吾尝观於若人矣,巧於辨人,拙於自辨。
好动乎天机,不周乎时变。
罪莫惨於德有心,祸莫深於心有见。
罪不在德,心其蟊贼,祸不在心。
见其髠箝之人也,皦皦自鲜,行於众污之前;嶢嶢不让,立乎众埤之上。
积小不当,是以亡其大当。
悲夫!羿注矢以当物,十尝中其七八。
引镆鋣以自残,骇兕虎之窃发。
祸集於所忽,怨栖於荣名。
易其言则害智,用其智则害明。
为君子则奈何,独见晓於冥冥。

黄庭坚简介

宋朝·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黄庭坚的诗(2368篇) 黄庭坚的名句

猜你喜欢

木之彬彬

宋朝黄庭坚

木之彬彬,非取异於人。
可宫室则斩则伐,可笾豆则捋则撷。
草之茸茸,非求显於世。
中刍牧则刈则鉏,中医和则剥则枯。
非以其材故耶。
是非之歧,利害薰蒸。
嗟人道之多患,彼草木尚无情。
吾尝观於若人矣,巧於辨人,拙於自辨。
好动乎天机,不周乎时变。
罪莫惨於德有心,祸莫深於心有见。
罪不在德,心其蟊贼,祸不在心。
见其髠箝之人也,皦皦自鲜,行於众污之前;嶢嶢不让,立乎众埤之上。
积小不当,是以亡其大当。
悲夫!羿注矢以当物,十尝中其七八。
引镆鋣以自残,骇兕虎之窃发。
祸集於所忽,怨栖於荣名。
易其言则害智,用其智则害明。
为君子则奈何,独见晓於冥冥。

述土木之难

唐代李贤

正统己巳秋,敌骑忽寇边。

声息一何急,顷刻数十传。

当宁乃震惊,奸臣擅其权。

悍然挟天子,六师听周旋。

廷臣既失措,将士俱茫然。

乘舆不自禦,疏留行愈坚。

岂思帝王举,为谋出万全。

奸心欲逞威,制胜当谁先。

况彼承平久,斗志良已捐。

战阵既不习,安能事戈鋋。

秋高朔马骄,敌势方控弦。

我师虽百里,无异群羝联。

土木一以围,裸体相摩肩。

前途尽倒戈,甘心丧其元。

人马积若山,营中如沸川。

微躯不可竞,颓然在人颠。

幸能脱锋镝,万死复相连。

山深鸟道危,一命若丝悬。

遥遥䀽绝顶,恨无羽翼鶱。

水浆不入口,喉吻生尘烟。

筋力既已疲,历险愁攀缘。

崎岖转崖壑,曾不遇微涓。

纵有梅林想,何由见酸涎。

昼夜历三周,山尽始得泉。

归来问城郭,哭声上青天。

当死乃不死,恍如再生年。

忽忽过半载,悸恙方获痊。

敌志益奋发,深入践京廛。

岂无貔貅士,莫敢冲其前。

志满利已得,回首齐挥鞭。

外兵祸中原,天意无乃偏。

国耻未能雪,宁忍戴貂蝉。

壮志几时毕,雄肠何日牵。

经略到穷发,燕然名可镌。

边烽从此息,黎庶始安便。

一洗朔方功,万古垂青编。

酌徐木之濠想亭

明朝陈子壮

折简应时邻即催,角巾随意客能来。

宅边深贮一池月,物外重温永夜杯。

常恐佳期妨杜若,休怜生计任蒿莱。

从容却笑濠梁侣,东海投竿日几回。

过木之濠想亭留题十四韵

明朝陈子壮

曲水绕城南,徐卿此结庵。

前临九曜石,浑是百花潭。

净泶閒鱼戏,和飔绕燕諵。

罗衣缘控带,苔发沐䰐鬖。

竹屋窥张荐,棋枰对李憨。

风流家五柳,真率客双柑。

逸格萧萧出,文思处处覃。

玉壶一片在,赤水几回探。

求友诗俱和,惊人句自耽。

书床开罨画,衣桁泊烟岚。

夙有深山约,聊为委巷谈。

春畦分药得,新盏别泉甘。

清乐偕晨夕,馀欢醉二参。

东郊游兴早,车马任骖驔。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枯木之春

宋朝释正觉

枯木之春,蟠桃之辰。
自然时节,不费精神。
啐啄丹山之凤窟,游跃桃华之龙津。
一机历历,三昧尘尘。
眼中之物物中眼,身里出门门里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槁木之形

宋朝释正觉

槁木之形,谷神之灵。
水冷看秋色,天空垂晓星。
一点心明兮非台之镜,大千卷出兮破尘之经。

余有寒溪闻落木之句罗子为作画复赋

明朝魏禧

左折西桥路,东皋连翠微。谁将一幅纸,写余心所思。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寒光看不尽,日夕秋山知。

夏杪同黎君选徐木之谒寿何相国延居宝纶阁

明朝梁朝钟

牂牁秋水和歌来,初醉横汾赐酒杯。

似有酴醾传湛露,莫疑弦管走殷雷。

人归半渡千江月,客就中分八斗才。

丞相久知能下士,公孙东阁为谁开。

次韵李参政和薛秘书诗见寄·扶木之阴三万丈

宋朝魏了翁

扶木之阴三万丈,晓光绝出众山尖。
分明大路平如掌,朝发昆仑夕至崦。

与木之围棋嘉可诵弇州和长庆诗仆亦和此二章·其一

明朝陈子壮

棋枰不是人间世,杯酒宁论身后名。

醉眼昏花君莫笑,临场算道益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