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孟浩然的诗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代]: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黄昏山中的猿啼令我悲愁,夜晚的沧江急急向东奔流。

风吹两岸木叶发出飒飒声,月光惨淡映照着一叶孤舟。

建德啊并不是我的故乡,我怀念扬州过去的朋友。

让我把两行相思的清泪,随江水寄到大海的西头。

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汉代,建德桐庐同属富春县。此外以建德代指桐庐。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扬州的别称。《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海西头:指扬州。古扬州幅员广阔,东滨大海,在海之西,故云。

写作背景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此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

此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作品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孟浩然的诗(269篇) 孟浩然的名句

猜你喜欢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代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除夜宿桐庐

宋朝方岳

才有佳山便歇程,岛烟汀雨正关情。
世於吾道亦聊尔,我与梅花各瘦生。
无处不曾供夜话,有田谁肯废春耕。
年华俱在客中过,只为天公乞一晴。

宿桐庐县江口

宋朝张伯玉

桐庐江水碧,百丈见游鱼。
元是新安水,流从下濑初。
清风寒到底,明月静涵虚。
尘土谁难濯,人心自不知。

雨晴出庐江寄诸同学

清朝姚鼐

北风夜甚厉,急雨鸣淙潺。大树俯惊波,连舫䌫其閒。

崩腾势欲往,撼拒力何艰。势极晓应衰,柳叶摇翩翾。

柔桡荡春渚,芳草被澄湾。重阴既荡涤,丹霞忽斑斑。

舟进暮未休,野日澹以閒。回首碧林外,数点龙舒山。

邈彼二三子,送我出柴关。神会无远近,道合非附攀。

母以损夷怿,属念为衰颜。

桐庐江阁

唐代方干

风烟百变无定态,缅想画人虚损心。卷箔槛前沙鸟散,
垂钩床下锦鳞沈。白云野寺凌晨磬,红树孤村遥夜砧。
此地四时抛不得,非唯盛暑事开襟。

桐庐江中初打桨

宋朝范成大

二十年前鬓未斑,下滩归路落潮乾。
如今衰发三千丈,却趁潮平再上滩。

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

唐代白居易

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

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

唐代白居易

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
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

怀宛陵旧游

唐代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怀巴陵旧游

唐代齐己

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