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朱彝尊的诗 > 桂殿秋·思往事

桂殿秋·思往事

[清朝]: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注释

①桂殿秋:词牌名,取自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的“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②干,即岸,江边。
③青娥: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兴地处吴越之交,故云。
④舸:小船。
⑤簟:竹席。衾:被子,轻衾即薄被。

作品赏析

鉴赏

  朱彝尊一生都珍视着其与小姨子(妻妹)冯寿常的那段恋情,编诗集时独不删《风怀》二百韵,表示宁可死后没资格入祀孔庙两庑,即所谓不吃冷猪肉,也要保留之。《静志居琴趣》中相当一部分作品与《风怀》诗一样,是那铭心刻骨的情事的记录。《桂殿秋》忆念的是公元1649年(顺治六年)朱竹垞随岳父从练浦迁居王店途中初相恋的往事。仅只二十七字的小令中,写尽微妙之心理活动,而且从白天写到通宵。词共两个层次,一是视觉表现,二是听觉和肤觉表现,而诸种感觉集中起来实皆心态感知而已。“青蛾”句之妙,在于将“我”之“看”藏掩于“青蛾”与“越山”的映合中,词中之意为:“你说我在看她?哪里!我在看山。我在山吗?那山焉有此“青蛾”美?我何尝要看山!”历来诗人们以青蛾与山黛互拟,朱氏却运以为饱餐秀色的技术处理。时时似在看山,实则时时在看她。“听秋雨”是不眠时听觉感知,“轻衾各自寒”是通过肤觉表现不眠通宵的。失眠者被必寒,时间感受由此推移而出。“共眠一舸”却“各自寒”,乃可望不可及发展到可感知而不可及。白天犹得“见”,夜深唯能“听”,用一颗火热的心在冷被窝里听。“各自寒”,意味着他俩已进入了“目成”阶段,心相默契。所以,当“各自寒”之时,秋雨打篷声其实也已听不到,各自心中都听到的是对方的呼唤。况周颐《蕙风词话》以为此阕单调小令是金风亭长最佳之作,是有眼力的。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共”、一“各”字之对相观照间抽引,诚是不凡之圣手。

朱彝尊简介

清朝·朱彝尊的简介

朱彝尊 朱彝(yí)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chá),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朱彝尊的诗(203篇) 朱彝尊的名句

猜你喜欢

桂殿秋·思往事

清朝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题桂殿秋辞

宋朝李仁本

飞翠盖,走篮与,乱山千叠为先驱。洞天迎目深且窈,满耳天风吹步虚。巑兽石,错虬松,黛岚终日下天风。
杖藜携我恣遥望,缥缈霓裳飞碧空。
金带重,紫袍宽,到头不似羽衣间。君王若许供香火,神武门前早挂冠。

桂殿秋·其一

五代袁思古

秋夜月,照银床。离情无奈梦初长。归飞雁度衡阳去,为我书传字几行。

桂殿秋·其二

五代袁思古

秋夜露,芰荷香。疏棂微透水风凉。渔歌遥和鸣榔去,得悟穷通是此乡。

桂殿秋·其四

五代袁思古

秋夜静,苦啼螀。愁牵闺思到辽阳。衣裳捣去浑无力,一忆征人一断肠。

桂殿秋·其三

五代袁思古

秋夜寂,色苍茫。流萤几点乱星光。更深人静浑无语,卧看银河挂屋梁。

桂殿秋·巑兽石

宋朝李仁本

漓兽石,错虬松。黛岚终日下天风。杖藜携我恣遥望,缥缈霓裳飞碧空。

桂殿秋·仙女下

唐代李白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官去,万户千门惟月明。河汉女,玉炼颜,云輧往往在人间。九霄有路去无迹,袅袅香风生佩环。

桂殿秋·瑶殿侣

清朝蒋春霖

瑶殿侣,五铢衣。青鸟无书相见稀。璿宫织罢当窗坐,独看星河秋雁飞。

桂殿秋·生死路

清朝周之琦

生死路,去来身。一杯还酹画中春。人间大有忘情处,长日恹恹我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