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蒋春霖的诗 >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清朝]:蒋春霖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

注释

①《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此调始于苏轼。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阴阴:形容阴暗的样子。
③阑(lán)干:栏杆。
④落华:即落花。
⑤弹泪:掉泪,流着眼泪。
⑥东风:春风。这里借指春天。
⑦飞絮(xù):飞舞的柳絮。
⑧化了浮萍(fúpíng):古人以为柳絮落水化为浮萍。
⑨莫:不如。

写作背景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由清代词人蒋春霖所作的一首小令。上片写春归,暗喻岁月流逝之悲;下片写祭柳,突出自己身世飘零之感。全词以比兴寄托的手法,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把当时文人的凄苦处境表达得深情绵邈。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前两句写春归后的凄凉景象,后两句则回答了“春归何处”的疑问。作者以心中想念的“燕子”和眼前望见的“小院”、“阑干”、“阴雨”、“落华”组成春已归去的词境,托出黯淡哀怨的词情。这里展现的不是透露淡淡闲愁的欧阳修《采桑子》词所写的“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或晏几道《临江仙》词所写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景。其写燕子,是“不曾来”的燕子;写雨,是“小院”中的“阴阴雨”;写落花,不是尚在空中飘舞之飞花,是被风吹聚到阑干一角的早已委落在地之花,而这一堆落花,在作者心目中竟是“春归处”。刘铉《蝶恋花·送春》词中“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两句,似已指出春归之处,实则只说春是沿着花落之路而归去的;这“阑干”两句则把落花聚集之处看作春的最后归宿,看作春的埋葬之所,从而进一步、深一层地揭示了春之悲剧。广而言之,岂止春光之易逝如此、春归之可悲如此,世上一切美好事物也往往迅即消失,转眼成空,如白居易在《简简吟》中所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人间憾事。这两句词实有其人事的象征意义,有其深广的哲理内涵。
在词的下片中,作者把自我的身世之恨与春的悲剧下场融合为一。前两句写告别“东风”的悲苦之怀、系心“飞絮”的眷恋之意。而对“东风”、对“飞絮”之如此情深者,究竟是归去之春的心,还是送春之人的情?这在作者的笔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后面“浮萍”两句紧承“飞絮”句,用杨花入水成浮萍的传说,把词意、词情转进一层。词是送春,写春之归去,但作者却并不写到春去而止,更从春的本身写到春的化身,从春的今生写到春的来生,再从化身写到化身的化身,从来生写到来生的来生,以见春的身世之倍加可怜、春的命运之倍加可哀。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三生命运,使辞别人间的春魂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纵然作者在词的结拍处希冀其“莫向天涯去”,而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结局。这下片的词意,似从前引万俟咏词“念远情怀,分付杨花”两句和贯云石曲“东君何处天涯”、“随柳絮吹归那答”两问,以及辛弃疾《摸鱼儿》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的意境化出,但其辞则更苦,其情则更悲。

蒋春霖简介

清朝·蒋春霖的简介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蒋春霖的诗(177篇) 蒋春霖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清朝蒋春霖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观梅·卧疴半月不曾来

宋朝方岳

卧疴半月不曾来,等胆来时渐次开。
世外交情无久近,岁寒然后始知梅。

春日杂兴·幽蹊几日不曾来

宋朝方岳

幽蹊几日不曾来。半是红香半绿苔。
乐事每从忙裹过,好花偏向雨中开。
惯贫可使居无竹,高隐共忻山有莱。
投老田庐筋力倦。不才多病两悠哉。

春日杂兴·幽溪几日不曾来

宋朝胡仲弓

幽溪几日不曾来,半是红香半绿苔。
乐事每从忙里过,好花偏向雨中开。
惯贫可使居无竹,高隐共忻山有莱。
投老田庐今日倦,不才多病两悠哉。

卜算子·卜算词中算

元朝王哲

卜算词中算。卦象分爻象。海岛专寻知友来,堪把扶风唤。莫怪频磨难。只要分明灿。决定坚心没恼愁,永结长生伴。

野菜谱·其十三·燕子不来香

明朝滑浩

燕子不来香,燕子来时便不香。

我愿今年燕不来,常与吾民充糇粮。

卜算子

唐代吕洞宾

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卷尽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
供养及修行,旧话成重省。豆爆生莲火里时,痛拨寒灰冷。

卜算子

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

旦上:恹恹瘦损。那值残春时候。

卜算子

明朝朱鼎

老旦上:边戍几经年。四序频迁变。

穷愁堆积在眉端。早夜难消遣。

旦上:槁砧今何在。山上更安山。

新愁旧恨两萦牵。人去何时返。

卜算子

唐代李达

一日一回来,暗径昏镫影。听罢烟钟每夜分,馀响秋林静。

莫怪此身閒,前世谁能省?巡遍宫墙塔级馀,坐尽炉香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