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苏辙的诗 > 东轩长老二绝·担头挑得黄州笼

东轩长老二绝·担头挑得黄州笼

[宋朝]:苏辙

担头挑得黄州笼,行过圆通一笑开。
却到山前人已寂,亦无一物可担回。

苏辙简介

宋朝·苏辙的简介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苏辙的诗(1653篇) 苏辙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东轩长老二绝·担头挑得黄州笼

宋朝苏辙

担头挑得黄州笼,行过圆通一笑开。
却到山前人已寂,亦无一物可担回。

东轩长老二绝〈并序〉

宋朝苏辙

始余于官舍营东轩,彭城曹君焕子文,自浮光访余于高安,道过黄冈,家兄子瞻以诗送之曰:“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抖薮旧尘埃。
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东轩长老来。
”君过庐山,见圆通知慎禅师,出诗示之。
师尝与余通书,见之欣然。
明日谓君:“昨见黄州诗,通夕不寐,以一偈继之,曰:‘东轩长老未相逢,却见黄州一信通。
何用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
’吾野人,不能数为书,君为我诵之而已。
”君既至,未暇及此。
客有自庐山至者,曰:“慎师送客出门,还入丈室燕坐而寂。
”君乃具道其事。
余感之,作二绝。
其一以答子瞻,其二以答慎也。
东轩正似虚空样,何处人家笼解盛。
纵使盛来无著处,雪堂自有老师兄。
〈子瞻新筑东坡雪堂。
〉檐头挑得黄州笼,行过圆通一笑开。
却到山前人已寂,亦无一物可担回。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宋朝苏轼

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予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诗乃追次慎韵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斗薮旧尘埃。
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东轩长老来。
(余送曹诗。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余和慎诗。

诉衷情·杖头挑得布囊行

宋朝苏庠

杖头挑得布囊行。活计有谁争。不肯侯家五鼎,碧涧一杯羹。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和房长老二绝·其一

元朝耶律楚材

只识瓶盘不识金,瓶盘钗钏本真金。一从打破疑团后,物物头头总是心。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并叙〉

宋朝苏辙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来高安,以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惕然自警,因赠之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蜀中藏经,往往有古仙人吴采鸾细书经卷,精妙可爱。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示黄冈长老二绝·落日溪桥伫宁时

宋朝胡寅

落日溪桥伫宁时,溪云归尽月生迟。
溪声漏泄真消息,借问溪翁却不知。

示黄冈长老二绝·归兴逢山便解颐

宋朝胡寅

归兴逢山便解颐,上人多思乞留诗。
千若万壑经行处,他日烦师觅旧题。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蒲团布衲一绳床

宋朝苏辙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法达曾经见老卢

宋朝苏辙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