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颀的诗 > 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雪晴送王宁

[唐代]:李颀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少室山峰三十六,其中几峰更特别。一峰晴朗阳光照,一峰皑皑铺白雪。隔城遥望半山上,处处青松连青松。余辉斜照景色美,妙不可言趣无穷。白云几缕有还无,山光变化难形容。王宁与我兴致高,赏玩幽境忘启程。北风呼啸声凄厉,吹在身上透骨冷。浮桥依依惜别时,紧勒辔头马不行。不忍离别频回首,含情眺望南山岭。

注释

1.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王宁:生卒事迹不详。2.少室众峰:《河南通志·山川上·河南府》:“少室山,在登封县西十七里,一名季室,见《山海经注》,一名负黍山,有负黍城在其南。周围方百里,上有三十六峰。”3.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少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玉寨山1500多米,为嵩山最高峰。别:格外不同。4.见:同“现”。5.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隔城:有城郭阻隔。6.峨峨:盛多貌。7.过景:落日余辉。8.不可道:妙不可言。9.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10.行人:指王宁。11.幽境:清幽的胜境。12.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写作背景

《少室雪晴送王宁》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雪后初晴的少室山绮丽多姿,分外妖娆;后四句写送别王宁,依依惜别,无限深情。诗人写少室的雪景清新别致,侧重于山峰晴雪景象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以及送别双方的行动,画出了一幅诗味浓醇、山峰秀丽银装素裹的晴雪图。诗题揭示了全诗内容:有少室山,有雪,有晴,有送,有朋友王宁,各个镜头就围绕“送”的行动展开,侧面供托出“少室雪晴”之美,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与王宁之间的深厚友谊。

作品赏析

  此首五言古诗,写少室山雪后初晴,诗人送友王宁远行时所作。

  开头两句,勾勒出少室山山峰众多,晴雪不同的总的景象。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形态各异,有“九顶莲花砦”,有“旗、鼓、剑、印、钟”五峰,还有被誉为嵩山八景之一的“少室晴雪”。但是诗人不是写少室山峰各种奇异的形态,而是写少室诸峰雪后的奇姿丽容,雪后的少室众峰并不完全相同,有一些山峰和其他山峰有明显的区别。“一峰晴见一峰雪”,雪后初晴,少室诸峰,有的因冬日晴暖,阳光照射而积雪溶化,现出了青翠秀美的本来面貌,也有的山峰因阳光不足,依然被白雪覆盖,在日光映照下,红装素裹,更加绮丽多姿。诗人写雪后少室众峰,能从大处着笔,写出众峰同中之异,别具特色。

  第三,四句是对第二句的展开,以“半山青松”写晴峰,以“素色峨峨”应雪峰,一个“连”字,写出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在色彩上青白相间,非常素美。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如果说头两句,诗人好象从高处俯瞰少室诸峰的雪景,那么这两句诗则换了一个角度,从城中遥望少室诸峰。从城内望山,因为有城郭阻隔视线,只能见到山的上一半,这半山峰上布满了青松,在一片银白的世界里,更显得苍翠挺拔,刚毅顽强;而周围的山峦,重重叠叠,尽被白雪染成素色,青峰白雪,翠玉交辉,更增添了少室山的妩媚。

  第五、六句写晴。雪后初晴,天空湛蓝,落日斜照,几缕欲尽未尽的白云缠于山腰,浮予松上,青、红、蓝、白四色辉映,白云、斜晖,青松、雪峰动静相衬。同时,半山青松,松上自云,云上雪峰,雪映落霞,层次鲜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诗题中“少室雪晴”四个字到此写足,下面写题目的最后三个字。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前四句写少室诸峰雪后初晴的静态之美,这两句则是写少室诸峰雪后初晴的动态之美。落日余辉,斜照山峰,那夕阳的红光给少室诸峰一座一座地着色,使少室诸峰不断地变换着色彩,一时说不清它的奇妙、绚丽;山顶上飘浮着片片白云,山峰在云雾缭绕中瞬息万变,生动活泼,婀娜多姿。诗人既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少室诸峰的绝妙奇景,又恰到好处,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

  第七、八句写送别双方为妙不可言,难以形容的美景所吸引,故而留连景致,忘了启程,致使北风吹来,才感到寒冷,才注意到时间不早。这两句从侧面供托出“少室雪晴”之美,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最后两句写他们在夕阳西下,不得不别时,仍然依依不舍,驻马浮桥之上,眺望南山之景。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雪后初晴的少室山,虽然幽静秀美,引人玩赏,但是送别友人,心情抑郁,北风切切,寒气逼人,诗人心中一时涌起无限惆怅之情。这两句是全诗的一个转折。少室诸峰,雪后初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本来应该和友人同赏佳景,但又不得不分别。诗人与王宁浮桥上依依惜别,王宁渐渐走远了,诗人还伫立在桥上,举头试望友人王宁在南岭中的身影。“试望”,恰切地表现出诗人望不到了还在望,希望能多看几眼好友身影的惜别心情。《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是写送别时伫立远望行人渐去身影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首写景送别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雪后初晴的少室山绮丽多姿,分外妖娆;后四句写送别王宁,依依惜别,无限深情。诗题揭示了全诗内容:有少室山,有雪,有晴,有送,有朋友王宁,各个镜头就围绕“送"的行动展开。诗人写少室的雪景清新别致,侧重于山峰晴雪景象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以及送别双方的行动,画出了一幅诗味浓醇、山峰秀丽银装素裹的晴雪图,侧面供托出“少室雪晴”之美,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与王宁之间的深厚友谊。

李颀简介

唐代·李颀的简介

李颀 李颀(生卒年不详),汉族,大约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李颀的诗(133篇) 李颀的名句

猜你喜欢

少室雪晴送王宁

唐代李颀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少室雪晴送王宁

唐代李颀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早登望嵩楼望少室雪畏风不敢招客

宋朝张耒

临汝城中春雪消,望嵩楼上对迢峣。
已披氛雾呈孤秀,未许春寒上泬寥。
子晋玉笙如不隔,浮丘仙袂欲相招。
便思唤客同清赏,苦畏春风入敝貂。

赋得晚晴送禅师

元朝周砥

浮云暮褰霁,空宇湛然清。
复念还山客,迟迟南涧行。
新禽响丛木,残照入孤城。
即此闲来往,方纡尘外情。

谢郡守王宁轩

元朝莫肃震

泮水溶溶,新庙有颙。

飞柳罗星,栋梁揭虹。

黝垩丹青,百堵皆崇。

东西从祀,有睟其容。

冠佩裘舄,几几雍雍。

千古万古,圣道尊隆。

泮水漪漪,芹藻其碧。

青青子衿,斯游斯息。

顾谓余言,伊谁之力。

曰我王侯,丰功硕德。

可镌可镵,彝鼎金石。

与庙齐休,垂之罔极。

思乐泮水,薄采芹藻。

王侯戾止,其马蹻蹻。

我有子弟,侯训教之。

我有老贫,侯廪稍之。

我人好之,何以报之。

既富且贵,永锡难老。

石头城和王宁翁韵

宋朝柴望

怀乡吊古易伤心,绝顶危亭共客临。
朝市曾经兵火后,山川转觉树云深。
百年歌舞空台沼,六代豪华漫陆沉。
惟有乱鸦归去晚,夕阳无限暮城阴。

题石室山王宁所居

唐代秦系

白云知所好,柏叶幸加餐。石镜妻将照,仙书我借看。
鸟来翻药碗,猿饮怕鱼竿。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偈颂一百零九首·心王宁

宋朝释可湘

心王宁,六国清。
百川潮落,四海浪平。
其如轇轕情尘,当遵古佛制,若也沉昏道眼,还待腊八冰。
心王辽邈,孰睹其形。
记得柏岩问洞山,观察使姓什么,不委他姓。名什么,不委他名。殆传尊贵语,举目隔神京。相留过夏,曲徇人情。往往都来欠一程。

罗浮峒长宝谷王宁素送药瓢

宋朝李昴英

久矣深山炼鹤形,闻呼峒长又逃名。
断崖怪木人稀迹,乱石奔泉润有声。
剑定通神收古匣,棋聊供玩戏纹枰。
药瓢解赠宁无意,重到孤庵论养生。

少室

宋朝释师范

尘蒙虚壁冷萧萧,未厌家风太寂寥。
门外依前积深雪,不知谁肯立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