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厉鹗的诗 >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清朝]:厉鹗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
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江面平,雪早晴,风已小,我住着竹杖像被人呼唤着登临吴山。在其上近处楼台亭阁都披上了银装,笼罩在浓重的寒色之中,尚不见半点桃红柳绿的痕迹。远处的山峦一半罩在云雾之中,一半被白雪覆盖,山上的草木也都不见了。
故人稀少的清寒,让我想起了多少往事!寂寞孤独,朝朝暮暮,我吟梅花自遣怀。我将花插于帽上,向着吴山山头,仰天长啸。忽然地看见远方斜阳,霞光映照雪山明丽发光。

注释

1、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如此江山》《五福降中天》。
2、筇(qióng):竹杖。
3、酽(yàn)寒:犹严寒。
4、越峤(qiáo):泛指江浙一带的山峦。
5、沍(hù):同“冱”,冻结。
6、晋时棹(zhào):指王徽之夜雪访戴之事。《世说新语》载:晋王徽之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忆戴逵,遂乘舟访之,至门而返二或问其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7、第一峰:指吴山,在今浙江杭州。
8、玉龙:指雪。张元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写作背景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是清代文学家厉鹗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画了一幅江南水岸残雪图,下片由雪后清寒转到故人稀少的清愁,隐隐点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词境界开阔,文笔清俊,显露出一种疏狂豪放的风格。

作品赏析

题中吴山为杭州名胜之一。作者在登临吴山,眺望钱塘江对岸雪后放晴的景观时,生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所以写下这首词。
上片写江南雪景。“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开头二句写登临的兴致和原因。“如唤”二字下得好,表现出词人的逸兴豪情。“江平雪晴风小,”说明正是登临观雪景的好时机。“湿粉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这三句写登临所见的近景。“微茫”三句,是登临所见远景。这一带峰峦相属,有瑞石山、宝月山、峨嵋山、浅山、金地山等。“为问”二句,由景入情,忽然怀念起友人来了。作者化用王徽之雪夜访友这个典故。王子猷访戴是因雪景兴之所之,又同在越地,因此词人化用这个典故,表达期待友人来访,或趁雪后去拜访友人,都很贴切。借用这一典故,一方面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切,同时它又表现了词人登临观雪霁时的逸兴豪情,很有些疏狂豪放的意态。
下片主要抒情。“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三句,承接上片,写对友人的忆念。因听不到朋友亲切的笑语,惆怅之情萦绕于怀,竟至难以排遣,可见情谊之深厚。接着“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三句,进一步写思念之苦。梅花常于雪天开放,它是春天的使者。古代文人赞赏梅花的气节风骨,常常相携赏梅、咏梅。因此梅花又是友谊的媒介和见证。文人常以梅花为题寄托友情或离愁。南朝陆凯寄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姜夔《暗香》词云:“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吟得梅花但储”可能是从姜夔词境化出的。“俱恼”者,人与梅皆烦恼也。无知的梅花与人一样,也为离别而愁绪满怀,这同“红萼无言耿相忆”如出一辙,“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词人故作豪情,登高呼啸,以排遣因离愁所造成的郁闷。宋代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词云:“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将花插帽”盖脱胎于此。它紧承“吟得梅花俱恼”句,突然宕开一笔,由抑郁转向疏狂,拓展了词境。南宋初,金主完颜亮南侵,声称欲“立马吴山第一峰”。“第一峰”之名由此而得。词人登临吴山,便是身在第一峰头,正是金主完颜亮当年望尘莫及之处。这里特地点出“第一峰头”含有自夸豪壮的意味。这“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三句,将词人疏狂的意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情貌毕现。结尾二句,“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诗中“玉龙”喻雪神。后人常以玉龙喻雪,也借喻雪山。清代张四科《大雪宿盘豆驿》词云:“天际玉龙夭矫,一片荆山弄寒色。”即把玉龙比作雪山。“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点明了“望隔江霁雪”的词题。词人忽见斜阳穿破云层,洒下一片霞光,把远处的雪山映照得明丽动人。这幅雪山夕照图,境界阔大,色泽艳丽,气韵生动,恰又衬托了词人的逸兴豪情。以景语作结,词境更为蕴藉。
总观全篇,由景人情,再由情人景。词以登临观雪景起笔,以雪山夕照收结,首尾一体,紧扣词题。上片主要写景,下片着重抒情,而景与情的转换过渡自然,又互相映照渗透,熔景与情于一炉。尤其下片“将花插帽”数句刻画词人疏狂豪放的形象,虎虎有生气,简直呼之欲出,更为词篇增色。较之一般触景伤怀的吟唱,风格意境迥然有别。

厉鹗简介

清朝·厉鹗的简介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的诗(134篇) 厉鹗的名句

猜你喜欢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清朝厉鹗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
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题长江霁雪图

明朝钱宰

昔年壮游下江汉,霁雪千峰排两岸。今年看画忆旧游,万里江山入清玩。

岷峨冈脊来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东驰衡山走千里,匡庐五老与石城、北固遥相连。

冰峦雪壑互起伏,照见日华破初旭。神光混茫元气浮,奋如巨鳌簸坤轴。

烂如秋空云,浩如沧海涛。又如瑶台银阙天上头,皎皎白月空秋毫。

回光下照中流水,风吹河汉银云起。中流空阔不胜寒,一洗丹碧秋漫漫。

山川历历真伟观,来往十年游未半。不如云瀛楼上来倚阑,一日看遍江南山。

望隔江山忆陈之玠故居

清朝姚燮

远山如宿鬟,晨妆掠初就。轻云相回萦,未肯露全秀。

其下江漪平,微风作罗皱。茜色吹石华,新唾上春袖。

夙昔携双桡,东矶访朋旧。一尺梅花枝,横影出墙窦。

水鸿飞啄花,落瓣点苔绣。每当月出时,夹杂露香逗。

佳人婵娟姿,昨犹梦中遘。侧帽柴门前,孤竹倚同瘦。

至今琴床空,月斜有啼狖。凄其不忍闻,闻之我心疚。

秋晓南薰亭望隔江群峰初日宛然如画不知兴之所至斐然成章

明朝蓝智

扶桑西南丹桂林,初日照耀群峰青。琅玕坠落天杳杳,芙蓉隔水秋冥冥。

我骑瘦马踏残雨,乘凉晏坐南薰亭。是时烛龙吐光晶,倒景正挂双玉屏。

祥烟庆云忽飞动,翠旌羽盖抟紫清。恍如仙人下云軿,金银宫阙罗蓬瀛。

丹青疑对李郭画,诡怪莫测山海经。江波荡漾洲渚横,时有鸟雀啁啾鸣。

西山爽气生檐楹,毛发飒飒通神灵。重华一去呼不返,疑山九点浮青萍。

黄帝垂衣静四溟,杲杲白日中天行。湘江之竹鸾凤声,吹作箫韶咏太平。

写怀·独立吴山望越山

宋朝释行海

独立吴山望越山,海门人去几时还。
故乡犹隔苍茫外,一点征愁落日间。

齐天乐

清朝姚燮

闹蛾灯宴围珠幕,璁珑四弦低奏。帽影欺钗,鬓香惹钿,良会天涯逢又。

连宵殢酒。甚易醉今筵,再难消受。翠簟红衾,为怜清夜梦孤负。

齐天乐

明朝吾邱瑞

副末开场:画堂今日歌金缕。

座集貂蝉簪组。

酒进霞觞。

屏开云母。

次第装今演古。

遍观乐府。

尽丽曲妖词。

宣淫导颇。

过眼生憎。

细追寻风化终无补。

暂且移宫换羽。

劝君休觑做等閒俦伍。

宛转莺喉。

轻敲象板。

诉出忠良肺腑。

循腔按谱。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潦倒金尊。

畅饮娱宾主问答照常。

齐天乐·蝉

宋朝周密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闻还歇。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伤情念别。是几度斜阳,几回残月。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说。轻鬟犹记动影,翠蛾应妒我,双鬓如雪。枝冷频移,叶疏犹抱,孤负好秋时节。凄凄切切。渐迤逦黄昏,砌蛩相接。露洗余悲,暮烟声更咽。

齐天乐·鸦

清朝朱祖谋

半天寒色黄昏后,平林渐添愁点。倦影偎烟,酸声噤月,城北城南尘满。

长安岁妟。又啼入延秋,故家啄遍。问几斜阳,玉颜悽诉旧团扇。

齐天乐·蝉

清朝龚翔麟

缘阴几日浓如幄,新声又喧嘉树。避雀惊嘶,鸣条倦咽,响逐回风难住。

斜阳几度。说不尽齐宫,旧时凄楚。唤起残妆,为他描上鬓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