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吕洞宾的诗 > 梧桐影·落日斜

梧桐影·落日斜

[唐代]:吕洞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注释⑴梧桐影:词牌名。⑵“落日”:一作“明月”。⑶“秋风”:一作“西风”。⑷“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作品赏析

赏析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词为唐五代道士吕洞宾的作品。词作者,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全唐诗》“凡例”云:“词家相传,吕岩《梧桐影》乃当时所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八、《词林纪事》卷一引《竹坡诗话》均言系于京师大梁景德寺峨嵋院僧房间题壁词,词句略有差异。从全词所写秋景和所抒幽情看,显然是吕岩早期的作品,也就是他学道之前所作。

吕洞宾简介

唐代·吕洞宾的简介

吕洞宾 吕洞宾,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吕洞宾的诗(123篇) 吕洞宾的名句

猜你喜欢

梧桐影·落日斜

唐代吕洞宾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梧桐影·人未归

清朝吴绮

人未归,春将半。小玉娇憨妒燕儿,押帘早放黄金蒜。

梧桐影·其三·春阴

清朝左锡嘉

柳絮风,梨花雪。

何处乳鸠三两声,春愁唤上青青叶。

梧桐影·其二·春阴

清朝左锡嘉

翡翠环,葳蕤锁。

飞絮入帘春已深,闲花背客娇无那。

梧桐影·其一·春阴

清朝左锡嘉

豆蔻梢,丁香结。

门掩落花深院深,游丝荡漾明还灭。

梧桐影·其四·春阴

清朝左锡嘉

燕剪长,莺梭短。

人静绿窗花气寒,园亭付与痴云管。

梧桐影·其二·初夏二阕

清朝左锡嘉

麦浪浮,荷衣展。

风卷柳花零粉香,青萍贴水随波软。

梧桐影·其一·初夏二阕

清朝左锡嘉

柘叶浓,蒲芽短。

天气熟梅晴半阴,吴蚕上箔将成茧。

虞美人·娟娟缺月梧桐影

宋朝袁去华

娟娟缺月梧桐影。云度银潢静。夜深檐隙下微凉。醒尽酒魂何处、藕花香。鹊桥初会明星上。执手还惆怅。莫嗟相见动经年。犹胜人间一别、便终天。

夏日杂题·檐前桐影偏宜夏

宋朝陆游

檐前桐影偏宜夏,叶底蝉声渐报秋。莫道衰翁怯风露,也能觅醉水边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