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

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嗷嗷的鸣叫。

写作背景

《晚次乐乡县》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由蜀入楚途中所作。首联写故乡已逝而孤征未止,已作乡思伏笔;颔联以“迷”、“入”二字点明身在异乡之处境;颈联写异乡日暮之景,并以荒冷氛围进而逗生乡愁;尾联先以此恨如何设问,旋又以夜猿长鸣而结,使乡思旅愁更为凄婉悠长,质朴的情思也就具有了无穷韵味。

作品赏析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诗题中的乐乡县,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此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联说,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杳”,遥远。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入城前见到过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这时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萧梁时钟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了。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上可见,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陈子昂简介

唐代·陈子昂的简介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陈子昂的诗(109篇) 陈子昂的名句

猜你喜欢

晚次乐乡县

唐代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晚次乐乡县

明朝郭廑

浮生同逆旅,扰扰几时休。

雁影三湘梦,猿声五岭愁。

异乡那见月,别路忽惊秋。

明发云山路,征车岂暂留。

晚次乐乡县

明朝张楷

故国一千里,他乡此独征。乱山依远戍,寒日下孤城。

灯火曕程远,川原入望平。不堪回首处,孤雁入云鸣。

晚次乐乡

明朝陈贽

关河叹迢递,疋马远徂征。

落日见荒店,轻烟生古城。

钟声知寺近,溪涨与堤平。

山馆孤吟夕,清笳何处鸣。

雨次乐乡关

清朝周昱

万壑排云出,孤村抱郭幽。雨深斑竹岭,风急白菽洲。

滩响夜方壮,萤光湿不流。乡关应最乐,无那旅中游。

次乐碛

宋朝李流谦

客里何曾得展眉,遇逢一笑莫相违。
酒浓烛暗真宜醉,风色萧萧愁欲归。

安乐乡长寿歌

明朝邢宥

人皆愿长寿,得之能几何。

七十古来已稀有,今人八十尤无多。

吾家老舅太叔裔,天锡偏隆家庆萃。

鹤算今年八十跻,发鬓苍然颜似醉。

日落春山社散时,少年醉卧老扶归。

我翁坐起靸双屐,身轻步健行如飞。

大田岁熟秋收急,拄杖田头终日立。

如珠如玉嘱童奴,莫遗所天抛颗粒。

此翁骨相本瑰奇,龙马精神松柏姿。

少从严侍宰花县,足迹踏遍西江湄。

高安风习厌浮薄,操觚直过庐陵学。

炙贤摩善友多闻,扫尽游谈重然诺。

客梦南云遥北堂,便辞严侍早还乡。

彩衣舞罢寻耕钓,食鲜茹美轻膏粱。

汪汪语笑夹飞瀑,五老香炉犹在目。

探春海上独寻梅,涤暑林间常友竹。

木奴四望环苍翠,采斲只在此山内。

剩栽杞菊佐盘飧,细缉茝兰纫佩帨。

内能睦族外比邻,湖海襟期最可人。

识达义敦时望重,未容空谷老闲身。

乌纱白发旧弱冠,云鹤相邀清且焕。

自将名利等浮云,物外逍遥何羁绊。

流水高山无常住,老翁胸中千古趣。

不资金鼎炼神丹,静养清修安分素。

此心无欲更无营,六脉清和百窍清。

气血流通神秀发,性无戕贼自延龄。

世人谋寿痴堪叹,念佛吃斋勤赛祷。

不知作事要平心,却罔此心从左道。

罔而得寿是为幸,潦倒龙钟奚足敬。

谁似我翁益老益高强,寿保太和真可庆。

谢庭兰玉并才贤,正临初度起芳筵。

三族亲宾欢会集,寿觞满载酒如泉。

阶前彩服舞傞傞,我为翁唱长寿歌。

舞袖一翻歌一放,众宾争献金叵罗。

我唱寿歌宾拍掌,掌拍声齐歌益壮。

一杯未尽复一杯,不觉东方月已上。

閒话升平兴未阑,新醅继出尽馀欢。

且舞且歌行且拜,愿君长寿等南山。

次乐与小儿啖虎脯篇

宋朝刘宰

折臂最小儿,骨聋颡微广。
弗说螺蛳步,可以吞大象。
那敢谓其然,且幸日稍长。
顾似陶家郎,智识殊不爽。
强令侍师席,跳踉绕函文。
胡能辨滋味,舍鱼取熊掌。
但见蔬菓列,攫取如技疗。
嘉馈得虎脔,新猎出林莽。
对之懒下箸,杀气犹可想。
呼儿食之既,睥睨尚来往。
饕餮我所羞,跌荡或称赏。
服猛岂渠能,过奖谢吾党。
深惭如敞帚,有误千金享。

柏乡县

宋朝许及之

昔贤不肯入朝歌,况乃军中忌讳多。
咄咄衣冠出疆去,迫於人处竟成讹。

内乡县

明朝李昌祺

岩邑千山里,荒村户半逃。晓餐炊橡栗,寒火爇蓬蒿。

深秀非盘谷,凋零类石壕。自伤无善政,抚问敢辞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