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赵翼的诗 > 论诗五首·其二

论诗五首·其二

[清朝]: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注释

(1)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2)才人:有才情的人。
(3)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论诗五首·其二》是清代诗人赵翼的作品。此诗表达了作者提倡在诗词创作上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沿袭守旧。其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作品道理
历史的发展向来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后浪超过前浪。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的人才涌现,但他们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是刻意模仿,唯古人是从。这就是赵翼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长江后浪推起浪,历史就是这样在一代一代人才辈出,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创造美好的未来。

艺术风格
清代由于大兴文字狱,读书人不敢褒贬时政,就大量研究起古文化来。因此,读书人作诗复古成风。针对此现状,著名史学家、诗论理论家赵翼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如果一味抱残守缺,厚古薄今,那么永远只能是裹足不前。

赵翼简介

清朝·赵翼的简介

赵翼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赵翼的诗(60篇) 赵翼的名句

猜你喜欢

论诗五首·其二

清朝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情诗五首·其二

魏晋张华

明月曜清景,昽光照玄墀。幽人守静夜,回身入空帷。

束带俟将朝,廓落晨星稀。寐假交精爽,觌我佳人姿。

巧笑媚欢靥,联娟眸与眉。寤言增长叹,凄然心独悲。

杂诗五首·其二

元朝黄溍

晨起步南园,旭日朗以清。葵花众草中,晔晔敷丹荣。

流光非汝私,独尔心自倾。览物有深怀,伫立方含情。

古诗五首·其二

元朝周棐

邯郸有猛虎,曾参能杀人。斯固不足凭,浮言乱其真。

憸人舌下刀,数加君子身。何如冥冥羽,不为矰

杂诗五首·其二

宋朝李经

晨井冻不爨,谁疗壮士饥。天厩玉山禾,不救我马尵。

挽诗五首·其二

明朝周兰秀

十咏探梅护径苔,柔情端不为春来。

琴亡谁谱江南弄,空使疏香度夜台。

合欢诗五首·其二

魏晋杨方

磁石引长针,阳燧下炎烟。宫商声相和,心同自相亲。

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暑摇比翼扇,寒坐并肩毡。子笑我必哂,子戚我无欢。

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

惟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身。生有同室好,死成并棺民。

徐氏自言至,我情不可陈。

咏怀诗五首·其二

魏晋支遁

端坐邻孤影,眇罔玄思劬。偃蹇收神辔,领略综名书。

涉老咍双玄,披庄玩太初。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俯欣质文蔚,仰悲二匠徂。萧萧柱下迥,寂寂蒙邑虚。

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无矣复何伤,万殊归一涂。

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怅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

反鉴归澄漠,容与含道符。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独与神明居。

山居诗五首·其二

清朝丘逢甲

我本山水人,深知山水意。卜居山水间,山水发灵秘。

维山不厌清,毋为浊流累。维山不厌深,毋为俗士至。

梦中古桃源,思之辄心醉。奇遭此佳境,一往快夙志。

抚琴入泉韵,布席落岚翠。静言养生理,中岁慰悴憔。

平生坠世网,每忆魂犹悸。固宜古贤人,栖迟乐衡泌。

与王使君诗五首·其二

魏晋郭璞

穆穆皇帝,固灵所授。英英将军,惟哲之秀。乃协神□,馥如兰臭。

化扬东夏,勋格宇宙。岂伊来苏,莫知其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