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贺铸的诗 > 夜捣衣·收锦字

夜捣衣·收锦字

[宋朝]:贺铸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以简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思妇形象,抒写了闺中少妇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思。
用闺情写征戎之苦,这在宋词中并不多见。作者的系列《捣练子》词,可谓难得的珍品。这几首写思念边疆征人的作品 ,既有民歌情味,又以清婉见长,给人印象颇深。此词是其中代表性很强的一篇。
上片起三句写了思妇的两组动作。“锦字”用典。
《晋书·列女传 》载前秦时 ,窦滔被流放到边疆地区 ,其妻苏蕙思念不已 ,遂织锦为回文旋图诗相寄赠。诗图共八百四十字,文辞凄惋,宛转循环皆可以读 。“鸳机”是织机的美称 。李商隐《即日》诗云:“几家缘锦字 ,含泪坐鸳机”,白天光线充足,故思妇忙着在织锦,及至黄昏,不能作此细活了,乃收拾下机。然而夜晚自有月光可以利用,思妇还舍不得休息,于是又将大石板擦拭干净,连夜捣衣,准备捎给戍边的良人。只此“收锦 ”、“下机”、“拂砧”、“捣衣”一连串动作,便概括了思妇一天一夜的辛勤劳作,而这辛勤劳作 ,又无不是为了征夫,这样一个勤劳、贤慧的思妇的形象便惋然眼前了。可词人没有把笔触停留在刻画思妇如何不惮辛苦 、日夜劳作这一浅层,接下去两句即进而向着思妇的精神世界作深入的开掘,写她一边捣衣一边忐忑不安地思忖着“马士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七字,是点睛之笔。此句中用了《左传·庄公八年》里的一个典故:是年齐襄公派将军连称、管至父去戍守葵丘,当时正值瓜熟,襄公便许诺明年瓜熟之时派人去替换他们。谁知一年期满,襄公却自食其言,不准他们回来。用此典说明这一类言而无信 、随意延长戍卒役期的行径尚在继续,故尔思妇还得日织锦字,夜捣寒衣,征夫仍须防秋于塞上,捱冬于边头。论其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则前四句皆是直笔,至此收尾处使一折笔,便有含毫不尽之妙。

贺铸简介

宋朝·贺铸的简介

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后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贺铸的诗(876篇) 贺铸的名句

猜你喜欢

夜捣衣·收锦字

宋朝贺铸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思佳客·东壁谁家夜捣砧

元朝仇远

东壁谁家夜捣砧。荆江流滞客偏闻。三三五五潇湘雁,飞尽南云入北云。人独自,月黄昏。青镫红蕊落缤纷。野篁谩白秋萧索,无雨无风也闭门。

菩萨蛮·广寒夜捣玄霜细

宋朝史达祖

广寒夜捣玄霜细。玉龙睡重痴涎坠。斗合一团娇。偎人暖欲消。心情虽软弱。也要人抟搦。宝扇莫惊秋。班姬应更愁。

洞庭春色·锦字亲裁

宋朝程垓

锦字亲裁,泪巾偷_,细说旧时。记笑桃门巷,妆窥宝靥,弄花庭前,香湿罗衣。几度相随游冶去,任月细风尖犹未归。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如今事都过也,但赢得、双鬓成丝。叹半妆红豆,相思有分,两分青镜,重合难期。惆怅一春飞絮,梦悠扬教人分付谁。销魂处,又梨花雨暗,半掩重扉。

西江月·草草书传锦字

宋朝颜博文

草草书传锦字,厌厌梦绕梅花。海山无计驻星槎。肠断芭蕉影下。缺月旧时庭院,飞云到处人家。而今赢得鬓先华。说着多情已怕。

捣衣

唐代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捣衣

元朝张端

为捣清砧素,令人念藁砧。

近寒将雁至,入夜正蛩吟。

霜月三更杵,关山万里心。

金风何太弱,不与送馀音。

捣衣

明朝沈鍊

阶庭木叶下,是妾捣衣时。

秋风度纨素,萧瑟不胜悲。

泪垂双杵落,魂向百城驰。

妾意千重转,君心恐未知。

捣衣

唐代沈宇

日暮远天青,霜风入后庭。洞房寒未掩,砧杵夜泠泠。

捣衣

唐代吴大江

沙塞秋应晚,金闺恨已空。那堪裂纨素,时许出房栊。
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裁缝双泪尽,万里寄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