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贺铸的诗 >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宋朝]: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楚梦冷沈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抒写情侣离别相思的情怀。词中于上片虚而若实,写梦中相会;下片实中有虚,写梦回凄凉。全词通过叙写别后经年。相思成梦。梦回凄凉的真实情景,从设想和现实两方面表出了主人公对爱人的诚挚深情。整首词化景物为情思,语弥淡而情弥深,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上片起首一句 ,“疑”字用得极妙。这个“疑”,不仅写出男主人公之“疑”而且表明是梦中之“疑”。
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 ,“灵魂出窍”,在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夜阑人静,月明星稀,看着那花木繁茂,曲折幽深的花园 ,不禁心生疑虑 ,种种忐忑不安的测度借“疑无路通”表现出来,写得迷离惝恍。
碧纱句 ,重点在“芙蓉”上。《西京杂记》卷二说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以后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强整娇姿临宝镜 ,小池一朵芙蓉”(李珣《临江仙》)等句,都是以“ 芙蓉 ”来喻美人,此处袭用前人的这种用法。在“芙蓉”之上加以“玉”字,前面又限以“碧纱窗影下 ”之绝美环境,真是形神俱现,呼之欲出。
主人公拂柳穿花 ,孑孑前行 ,刚刚绕过那幽雅的回廊,已经看到心上人伫立在如梦如幻的朦胧碧纱窗影下,似玉琢芙蓉,嬝嬝婷婷,顾盼生辉,笑颜以待。
“当时”句写良夜何其,欢娱很短,正当两人意惬情浓、热烈缠绵之际,东方已白,晓钟发动,这怎能不使人产生“ 偏恨 ”的感慨呢!冠以“当时”二字,应是既指今梦,亦指昔时,动荡变幻之中,虚实莫变。
“分携”句谓在晓钟的声声催促之下,两人在户外执手依依,洒泪相别,那清冷的月光斜照在帘栊之上,更增添了别离的痛苦和感伤。
换头一句承上启下 ,由虚入实 。用宋玉《高唐赋 》梦怀王与神女在梦中相会之典 ,故词句以“楚梦”借指上片的情事。蓦然惊觉,梦冷踪沉,残月残烛,空虚寂寞。眼前精心绣制的金缕双枕,反衬出主人公此时的孤独;身边空荡荡的半床鸳被,更使他黯然销魂 。这两句是全词的词眼结拍两句 ,又化实为虚,从对面写起。“凤城”,即京城,男主人公这时正远在天涯,而他所恋的女子却远在京城东边一角。由上句的“双枕”、“半床 ”,很自然地联想起对方对自己的思念 。词人以楼前杨柳几度秋风 、几度凋零来暗示女方的失望和憔悴,赋情于物,亦物亦人,更得含蓄蕴藉之妙。

贺铸简介

宋朝·贺铸的简介

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后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贺铸的诗(876篇) 贺铸的名句

猜你喜欢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宋朝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楚梦冷沈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南歌子·天末疑无路

宋朝赵子发

天末疑无路,波翻欲御风。此身忽在玉壶中。醉倒不知、南北与西东。猎猎遥鸣草,飕飕静打篷。与君回棹碧云浓。不是思归、只为酒船空。

千山二首·其二·策倦疑无路

明朝释函可

策倦疑无路,低松暂可凭。老僧远招手,更上最高层。

小重山

明朝王錂

老旦上:佳婿乘龙归禁苑。

仙姬跨凤下瑶天。

旦上:钿车翠幌拥鸣鸾。

小旦上:风光好。

喜共结良缘。

小重山

明朝齐之鸾

清角悲笳响遏云,平催凉月上、白纷纷。塞垣砧杵小城闻,心铁石、谁解叹离群。

小重山·其二

清朝何振岱

频岁家居多往还。晴窗常共饭,小盘桓。如何半月隔容颜。

些儿路,远比几重山。

小重山·秋雨

宋朝赵长卿

一夜西风响翠条。碧纱窗外雨,长凉飙。朝来绿涨水平桥。添清景,疏韵入芭蕉。坐久篆烟销。多情人去后,信音遥。即今消瘦沈郎腰。悲秋切,虚度可人宵。

小重山·无题

清朝王士禄

曾看新妆镜前。别来怊怅甚、不成眠。

此情不拟有人怜。愁袅袅、空似兽炉烟。

辜负月娟娟。梅花如有意、落红钿。

东风轻软到秋千。遥相忆、微倦夕阳天。

小重山·其一

清朝何振岱

摩尼真色无定居。甓湖春水满,隐神珠。夜香袅字上灯初。

观心久,道气静团蒲。

小重山·晓起

清朝叶小鸾

春梦朦胧睡起浓。绿鬟浮腻滑、落香红。妆台人倦思难穷。

斜簪玉,低照镜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