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浣溪沙·种松竹未成》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四年(1197年、1198年)间,时作者移居铅山瓢泉新居一年稍多一点,所种松竹尚未成长起来,加之以言者论列,罢官观,生活索寞,感而赋词,托物言情,抒写了胸中不平之气。

作品赏析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四年间,时作者移居铅山瓢泉新居一年稍多一点,所种松竹尚未成长起来,加之以言者论列,罢官观,生活索寞,感而赋词,托物言情,抒写了胸中不平之气。词的上片写咫尺枯荣之感。首句慨叹不仅遭人疏远,连草木也疏远他。“秋来”句紧承上句,言草木原本枝繁叶茂,可秋天一到,叶落枝枯,转眼之间,荣枯各异。而辛弃疾于是年九月落职闲居,由地方高级官吏沦为庶人,咫尺之内,有天壤之别。如果两者不是巧合,就是托物寓意,其感慨是非常深沉和强烈的。词的下片写岁晚松竹之恋。“孤竹君”句写竹。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后遂饿死。本句似用这个典故,言孤竹君二子虽穷饿而死,犹守节不移,借以喻指所种之竹虽然穷尽,其“节”仍在。“赤松”句写松。言其虽然幼嫩,但已生出枝叶,成长可期。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不怕岁寒,节概可称。这两句词既照应词题“种松竹未成”,又颂扬了松、竹的节操,暗示他要以松、竹为友。故词结句说:“主人相爱肯留无”,言作为新居的主人,我爱松、竹,不知松、竹能否为我留存,从词题生发开来,表明企盼所种松、竹能顺利成活,伴随自己度过岁晚这段艰难的日子。

辛弃疾简介

宋朝·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辛弃疾的诗(804篇) 辛弃疾的名句

猜你喜欢

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宋朝辛弃疾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

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主人相爱肯留无。

浣溪沙·密约深期卒未成

宋朝方千里

密约深期卒未成。藏钩春酒坐频倾。向人娇艳夜亭亭。相顾无言情易觉,归来单枕梦犹惊。眼梢怨泪几时晴。

浣溪沙·学画双蛾苦未成

宋朝周紫芝

学画双蛾苦未成。鬓云新结翠鬟轻。伴人歌笑已多情。飞絮乱花闲院宇,舞鸾歌凤小娉婷。阳关休唱断肠声。

僧道晖疏泉叠石种松竹梅有诗求和次韵

宋朝戴栩

松下煮茶冰折玉,梅梢挂衲藓黏绿。
莫侵石坞竹边行,行处明年减新竹。

东坡公以种松法授都梁杜子师并为作诗子师求·不学栽橙业种松

宋朝晁补之

不学栽橙业种松,未惭履狶笑屠龙。
许君尽得东坡术,已与先生一事同。

秋日怀松竹旧友·松竹隐君子

宋朝杨冠卿

松竹隐君子,别来安稳不。
音书迟寄雁,风雨又惊秋。
金井叶黄落,青灯人白头。
客怀难著语,谁共赋牢愁。

浣溪沙

清朝王士祯

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浣溪沙

唐代韩偓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浣溪沙·梅

清朝王策

篱角烟轻玉一枝。

雪边风味竹边姿。

天寒袖薄正相思。

半枕诗魂香未了,一分春色瘦难支。

小桥流水月明时。

浣溪沙·桂

宋朝吴文英

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可怜人似月中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