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辛弃疾的诗 > 鹧鸪天·博山寺作

鹧鸪天·博山寺作

[宋朝]: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作品赏析

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难道他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了么?下边两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于是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下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

辛弃疾简介

宋朝·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辛弃疾的诗(804篇) 辛弃疾的名句

猜你喜欢

鹧鸪天·博山寺作

宋朝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化度寺作

宋朝吴文英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鹧鸪天·閒窗遣兴,调寄鹧鸪天

宋朝王照

远近鸣蜩迭送声。浮空云影弄阴晴。小斋镇日明窗启,不待迎秋气自清。

同鹤梦,共鸥盟。坐观垂钓水盈盈。荷香趁暝来寻我,藤榻初眠未掩荆。

山寺作

明朝陈公纶

近郭丛林邃,山环径转微。
溪光分石发,厓色乱苔衣。
树密云能度,风闲鸟便飞。
短藜看未足,时傍夕阳归。

游金山寺作

宋朝曾巩

候潮动鸣舻,出浦纵方舟。
举箔见兹山,岿然峙中流。
朱堂出烟雾,缥缈若瀛洲。
十年入梦想,一日恣寻游。
屐屦上层阁,披襟当九秋。
地势已潇洒,风飙更飕飕。
远挹蜀浪来,旁临沧海浮。
壶觞对京口,笑语落扬州。
久闻神龙伏,况睹鸷鸟投。
行缘石径尽,却倚岩房幽。
颇谐云林思,顿豁尘土忧。
昏钟满江路,归榜尚夷犹。

中宿篇游清远峡山寺作

明朝黄佐

中宿之山吁壮哉,山巅兰若峥嵘开。两崖夹束怒涛涌,扃钥二曜走万雷。

林壑苍苍莽交互,北梦南云入回顾。帝子来游不记春,柔橹轻鸥自朝暮。

我来披翠上上方,忆从萝幌闻妙香。旧游回首十年梦,天风吹我芙蓉裳。

山僧与话尽茫昧,玉环金锁今何在。半云亭子故依然,谁构曾轩屹相对。

曲磴盘盘穷眼瀰,眼眵足趼不自知。满前丛竹舞风叶,映水恐是青蛟螭。

崎岖西转穿茆入,和光洞古烟光湿。烛龙下照开积阴,仰听玄蝉啸风急。

起来燕坐形神清,鱼鸟嬉恬如有情。忽闻云外暮钟动,殷殷似斗飞泉鸣。

攀条尚欲搴琼蕊,荷锸还思寻石髓。赏馀兴极且登舻,月出金枢浩如洗。

向来探历无乃劳,凭虚舒笑天为高。岩居川观夙所愿,世间龙蠖真毫毛。

江干击汰美清夜,与客开尊共倾泻。且置万事聊歌呼,飞来之说知有无。

鹧鸪天·咏鹧鸪

明朝史鉴宗

何处行春不可怜。

鹧鸪啼破落花天。

深山古道撑枯木,斜日孤村上冷烟。

歌蜀道,怨巴川。

纵教行得也凄然。

伤心不用频传语,久向江头听杜鹃。

鹧鸪天

明朝高濂

休向灯前泣雁鱼。

雁鱼何处解传书。

耽心病久心应碎,惹泪情多泪亦枯。

离别恨,几时无。

惊魂风里絮沉扶。

此心虽醒常如梦,梦里翻怜醒不如。

鹧鸪天

明朝叶宪祖

寻生替死德无伦。剖玉分钗各怆神。

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

鹧鸪天

明朝徐籀

拟逐潇湘帝子游。

忽惊城郭已沉浮。

也知兰刈当门怨,得似离黍去国愁。

河失带,壑亡舟。

龙山还感旧时秋。

因吟旧咏频添泪,洒向黄花溅敝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