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辛弃疾的诗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宋朝]:辛弃疾

作品赏析

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年)春出任福建提刑,赴任途中访朱熹(晦翁)于建阳,疑朱熹陪辛弃疾游武夷即此时事。
---------------------
【注释】
  ①武夷:山名,在福建崇安县西南,相传有汉代武夷君居此,故名。其山绵亘百二十里,有三十六峰,三十七岩,溪流缭绕其间,凡九曲,可行竹筏。稼轩一度仕闽,并在罢职期间主管武夷山麓之冲佑观。棹(zháo兆)歌:船歌,划船歌。晦翁: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长稼轩十岁,与稼轩政见不尽相融,但两人私谊甚笃。  组诗由十首绝句组成,一绝一景,或描画,或抒情,或议论,各具特色,别见情趣,发人深省。
  ②“一水”两句:极言水势之急,群山为之开裂,水石相激,千步之外,可闻声响似雷。
  ③“扁舟”两句:言逆水行舟之艰。篙师:撑篙之船夫。咫(zhǐ止)尺:古时八寸曰咫,咫尺谓距离极短极近。平澜:波澜平静。
  ④“烟鬟”句:谓“玉女”之发髻倒影水中,随波荡漾。鬟(huán环):环形发髻,喻山峰之形。
  ⑤“游人”两句:谓游人去后,月夜的玉女峰一片冷寂。
  ⑥“见说”句: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诗谓此间乃人世仙境。见说:听说。
  ⑦“花开”两句:谓仙人无觅,惟月夜似有箫声可闻。此写清幽谧静之境。
  ⑧啮(niè聂):用牙啃或咬。缺啮:指被千古风雨消蚀的缺口。
  ⑨悬知:想来。
  ⑩擎天柱:古代神话传说谓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因喻国家栋梁之臣。
  ⑾帝王师:此指姜尚。姜尚字望,一说字子牙,尝垂钓于渭水,周文王访之,以车载归,尊为师尚父。辛诗用此,希政局清明,世无遗贤。
  ⑿钓矶:钓鱼时所坐的岩石。
  ⒀西伯:即周文王姬昌。兴周灭商前,曾受商封为西伯,又称伯昌。
[url=m/stblogpagemain/efp_px?cbloglog=1002134066]m/stblogpagemain/efp_px?cbloglog=1002134066[/url]

辛弃疾简介

宋朝·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辛弃疾的诗(804篇) 辛弃疾的名句

猜你喜欢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宋朝辛弃疾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玉女峰前一櫂歌

宋朝辛弃疾

玉女峰前一櫂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巨石亭亭缺齧多

宋朝辛弃疾

巨石亭亭缺齧多,县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行尽桑麻九英天

宋朝辛弃疾

行尽桑麻九英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送晦翁十首·武夷山下孤高节

宋朝王阮

武夷山下孤高节,五老亭中抚字心。
出处本来无二致,讵分钟鼎与山林。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其六

明朝郑善夫

大隐屏前烟水深,九霄云覆紫芝林。彤墀不作含香梦,丹洞忻传出世心。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其十

明朝郑善夫

九溪历尽兴翛然,乱瀑喧豗赴锦川。寻源已到明河曲,飞舄还过一字天。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其五

明朝郑善夫

蜕骨藏真传此岩,土花石黛已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其二

明朝郑善夫

沙棠为楫桂为船,紫嶂丹厓锦映川。我是开元李居士,铁龙吹散万峰烟。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其八

明朝郑善夫

博罗东下三百滩,喷雪奔雷仰面看。虬龙不出蝮蛇出,天风下来吹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