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张谓的诗 >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唐代]: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一片清秋,辽阔的潇湘水滔滔北流。关山万里做着回家之梦,他乡为客难奈五更离愁。无须打开书卷细细品味,只应开怀畅饮醉卧酒楼。长安洛阳亲朋故旧无数,什么时候再与他们同游?

注释

⑴同:即“和”的意思。这是一首唱和之作。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对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后汉书·黄宪传》:“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⑵洞庭:湖名。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⑶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唐杜甫《去蜀》诗:“五载客蜀鄙,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⑷还家:回家。《后汉书·臧洪传》:“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⑸为客:作客他乡。五更: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南朝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⑹书帙(zhì):书卷的外套。晋王嘉《拾遗记·秦始皇》:“二人每假食于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说文》:帙,书衣也。一作“书箧”。⑺偏宜:只应当;最宜;特别合适。前蜀李珣《浣溪纱》词:“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⑻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京洛: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泛指国都。唐张说《应制奉和》诗:“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⑼同游:一同游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

写作背景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是唐代诗人张谓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叙述了诗人久出未归的思乡之愁,无心看书,上楼饮酒,再想到京洛友人,更是急切想与之同游,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全诗语言通俗,平淡自然,不事雕琢,有淡妆之美。

作品赏析

  张谓的诗,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如这首诗,就具有一种淡妆的美。

  开篇一联即扣紧题意,写洞庭秋色。“八月洞庭秋”,对景兴起,着重在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感的诗人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因此,这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意。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颈联宕开一笔,以正反夹写的句式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在乡愁的困扰下,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者可以忘忧。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但却使人于言外感知。同时,诗人连用了“不用”、“偏宜”这种具有否定与肯定意义的虚字斡旋其间,不仅使人情意态表达得更为深婉有致,而且使篇章开合动宕,令句法灵妙流动。登楼把酒,应该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即使是“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也无法了结一个“愁”字。于是,尾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故人京洛满”的热闹与诗人独处异乡的冷清形成鲜明对照。在章法上,“京洛满”和“水北流”相照,“同游”与“为客”相应,首尾环合,结体绵密。从全诗来看,没有秾丽的词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淡妆之美是诗美的一种。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它虽然不一定是诗美中的极致,但却是并不容易达到的美的境界,所以北宋诗人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清雅中有风骨,素淡中出情韵,张谓这首诗,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张谓简介

唐代·张谓的简介

张谓 张谓(生卒年不详),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张谓的诗(59篇) 张谓的名句

猜你喜欢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唐代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唐代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挽敬仲王徵君

元朝张师曾

南国成清隐,高风与世殊。

霜筠半山宅,烟树辋川图。

杯酒哦新句,衣冠肖故吾。

所嗟鸿雁尽,拭目在娇雏。

晚出登前冈候王徵君不至

明朝刘崧

出门候亲知,引望欣往即。崇林既前登,修坂亦屡陟。

浮云正东驰,馀景忽西匿。漠漠烟散霏,稍稍昏向极。

驱车来何迟,远近谁与测。行非多岐累,鞅岂中道息。

幽期宁独违,冲想竟难抑。欲留感凄冥,更往念艰棘。

簪盍谅勿疑,忧纷已盈臆。鴥彼晨风翔,何日倩飞翼。

同王徵士听杨太常弹琴篇

清朝毛奇龄

成连入海不复返,人间尚有雍门周。呼天抢地抱焦木,一鼓再弹双泪流。

晋侯清徵召祲禬,杨氏宫亡失行在。五音升降得丧殊,何事民流角声败。

萧郎左卫本戎伍,能定明堂五行舞。谁怜故器抱殷遗,遽使新声写淇浦。

开元供奉烧尾琴,上皇赐比双南琛。梨园既散海青死,但留箧底空沈吟。

当年大合驾象辂,尚对皇娥鼓瑶素。鼎湖龙去竟不还,自抱乌号哭晨昏暮。

毛甡家畜潞国弦,诸王颁在崇祯年。欲遗太常共搏拊,天涯修阻思茫然。

从今《大雅》日淫漫,莫遣风流使中断。他日相逢袁孝尼,愿得先传《广陵散》。

和子与王徵君中秋短歌一首

明朝刘崧

玉绳差差月澄曙,银汉西流天曙处。晃朗惊浮玉井莲,空明似见婆娑树。

澄曙光连宿鹭翻,关山影逐行人去。谁似溪头王子猷,一庭竹色耽吟趣。

王徵君有子及群从获隽驰此赠之兼为酒约

明朝王世贞

可怜王君公,避世墙之东。玉立双桂树,金枝向秋风。

把臂牵小阮,回车呼阿戎。便须酿美酒,要我竹林中。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

清朝顾炎武

大江从西来,东抵长干冈。至今号栅洪,对城横石梁。

落日照金陵,火旻生秋凉。都城久尘坌,出郊且相羊。

客有五六人,鼓枻歌沧浪。盘中设瓜果,几案罗酒浆。

上坐老沙门,旧日名省郎。曾折帝廷槛,几死丹陛旁。

天子自明圣,毕竟诛安昌。南走侍密勿,一身再奔亡。

复有一少者,沈毅尤非常。不肯道姓名,世莫知行藏。

其馀数君子,须眉各轩昂。为我操南音,未言神已伤。

流贼自中州,楚实当其吭。出入十五郡,南国无安疆。

血成江汉流,骨与灊庐望。赫怒我先帝,亲遣元臣行。

北落开和门,三台动光芒。一旦霣大命,藩后残荆襄。

遂令三楚间,哀哉久战场。宁南佩侯印,忽焉竟披猖。

称兵据上流,以国资东阳。岂无材略士,忍死奔遐荒。

落雁衡北回,穷乌树南翔。可怜洞庭水,遗烈存中湘。

连营十三镇,恣肆无朝纲。夜半相诛屠,三宫离武冈。

黔中亦楚地,君长皆印章。国家有驱除,往往用土狼。

积雨闭摩泥,毒流涨昆明。蛮陬地斗绝,极目天茫茫。

顷者西方兵,连岁争辰阳。心悼黄屋远,眼倦烽火忙。

楚虽三户存,其人故倔彊。崎岖二君子,志意不可量。

郧公抗忠贞,左徒吐洁芳。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

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仆本吴趋士,雅志陵秋霜。

适来新亭宴,得共宾主觞。戮力事神州,斯言固难忘。

我宁为楚囚,流涕空沾裳。

雨中道出芗城将访新安希颜王徵君不果有作奉寄

明朝刘崧

五老山人白锦袍,十年不出卧江皋。春前早喜传佳句,座上何因倒浊醪。

落魄由来知传癖,凭凌犹自想诗豪。杜陵抱病犹耽饮,庾信还乡且赋骚。

欲叩柴门看野竹,直愁寒雨乱庭蒿。江通值夏波澜阔,山入芗城紫翠高。

作客共怜双鬓改,怀人谩使寸心劳。凭谁寄语溪南树,准拟秋来系小舠。

初入湘中有喜

唐代张九龄

征鞍穷郢路,归棹入湘流。望鸟唯贪疾,闻猿亦罢愁。
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