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欧阳炯的诗 > 南乡子·岸远沙平

南乡子·岸远沙平

[唐代]:欧阳炯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江岸远处,平平的沙滩,夕阳照着归路,归路上晚霞灿烂。一只孔雀临水自赏,敞开的翠尾七彩斑斓。路上的脚步似把它惊动,谁知它认得行人开屏依然。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唐教坊曲,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⑵归路:回家的路。⑶自怜:自爱。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⑷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作品赏析

  这首词咏的是难过风光中的原野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欧阳炯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出于妍雅之笔。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归图。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词一开头虽无一字写河,而河已突现在画面。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鱼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未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应当说这两句十一个字已把旅人暮归的背景表现得颇有画意了。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南国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丽,自古为人称道。屈原《九歌》描写少司命华丽的车盖,已提到以孔雀羽为饰。欧阳炯写的不是人工饲养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写旅人忽见河边孔雀开屏,它那徘徊四顾的神气,俨然自怜其尾。孔雀长期未受人们侵扰,与人相狎,所以尽管起初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马上镇静下来,并没有拖着长尾飞去。

  这首词,从押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欧阳炯简介

唐代·欧阳炯的简介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属四川成都市)人。他生于唐末,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时期。在前蜀,仕至中书舍人,国亡入洛为后唐秦州从事。后蜀开国,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六十六岁...〔欧阳炯的诗(54篇) 欧阳炯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南乡子·岸远沙平

唐代欧阳炯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

宋朝王照

信步绕湖边。云懒山慵近午天。柳岸山塘度人影,萧閒。

梵宇钟声宕碧烟。

几折路回环。逦迤行过竹素园。池馆亭台数不尽,绵延。

鸡犬人家半是仙。

南乡子·和干臣乐府南乡子,南乐言怀中间

元朝王恽

万汇帝城春。况是明时选用人。爱煞曲山周老子,依仁。任运□□不自论。六任漫逢辰。甚是荣华尽苦辛。赢得归来儿女笑,苏秦。白马红缨

南乡子

元朝许有壬

乌鹊欲填河。蝜蝂多持更上坡。虫鸟无知徒自苦,谁呵。

恰似贪人少已皤。

南乡子

明朝陈世祥

怪来春、不和人聚。

知道将归,收拾花同去。

可怜全学薄情郎,处处园林留不住。

只有蝶儿相顾。

几多落花犹护。

也应念着寂寥人,时尝一到帘前路。

南乡子

明朝黄正色

清世愧无能,窃得微阶正不胜。

天地包容投远塞,相应,投杼慈亲本爱曾。

静坐读伽楞,百念几同二月冰。

朔漠荒寒虽特甚,休憎,古训从来只自惩。

南乡子·萤

清朝陈维崧

露井坐三更,无数幽辉印水精。忽地流将深竹去,身轻。

却把深闺绣幔萦。

南乡子·倦

明朝陈世祥

重门深闭。

细草如烟烟满砌。

日长睡起独凭栏。

看鸳鸯。

双双飞去又飞还。

南乡子·三

明朝陆深

细雨湿秋风。金凤花残满地红。閒蹙黛眉慵不语,情浓。

旧恨新愁知几重。

南乡子·感旧

五代袁思古

垂柳拂章台。走马曾经到此来。回首当年歌舞处,尘埃。

一院荒凉锁绿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