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黄机的诗 > 忆秦娥·秋萧索

忆秦娥·秋萧索

[宋朝]: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 。“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本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离愁不管人飘泊”。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 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不管 ”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负黄花约 ”,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载,事与愿违 ,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有味的是,作者只是描写了她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总之,本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

黄机简介

宋朝·黄机的简介

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也是著名诗人。著有《竹斋诗余》、《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等。...〔黄机的诗(93篇) 黄机的名句

猜你喜欢

忆秦娥·秋萧索

宋朝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

五代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三用韵十首·陡觉秋萧索

宋朝杨公远

陡觉秋萧索,林端叶渐稀。
菊残堪作枕,荷老不成衣。
著句愁诗俗,持螯喜蟹肥。
晚来风色紧,吹起荻花飞。

郊居秋晚五首·只道秋萧索

宋朝赵蕃

只道秋萧索,木犀能再开。
惊看倚修竹,便恐满苍苔。
花瘦非畴昔,香深有自来。
微吟真浪尔,细折为谁哉。

西囿卢橘数株方穷秋萧索间诧然敷荣薿薿可爱

宋朝廖行之

寂寂园林秋暮时,可人卢橘玉英胎。
祗应篱菊返魂在,满慰金行得意归。
僵立冻峰攒翅白,霏微繁李缀枝稀。
天公似恐缁尘汙,乞与毡裘护雪衣。

忆秦娥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

明朝朱鼎

老旦丑扮梅香扶上:身劳瘁。神魂失次浑如醉。

浑如醉。衰病馀龄。

怎当惊悸。旦:夫君仗节勤王事。

妻孥母子皆遗累。皆遗累。

许国纯忠。阖门全义。

忆秦娥·柳

清朝左锡璇

连天碧。沿堤杨柳愁如织。愁如织。长条非旧,那堪攀折。

秦楼月/忆秦娥

宋朝韩元吉

莺声寂。春风欲去难踪迹。难踪迹。几枝红叶,万金消得。青铜镜里朱阑侧。照人也似倾城色。倾城色。一尊莫负,赏心良夕。

忆秦娥·雪景

清朝商景兰

彤云恶。六花片片穿帘幕。穿帘幕。鸟栖深树,人登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