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珣的诗 >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唐代]:李珣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阵阵爽风吹过亭栏,频频飘来红莲的香馨,叫我如何忍受悠悠的思念,我又想起那如花的佳人。旧日的欢情好似一场梦幻,此时的她早已杳无音信。画屏上那重峦叠翠的山景,在我眼中模糊成团团绿云,清冷的竹席上,水一样的花纹漂动着宛如波光磷磷。不知何处骤响一阵蝉鸣,可是要召回我飘断的思魂?

注释

⑴红藕:红莲的别称。槛(jiàn):栏杆,这里指亭栏。⑵似花人:与荷花一样艳丽的美人。⑶绝音尘:断绝了音信。⑷“翠叠”句:画屏上翠山重叠,隐约可见。⑸“冷铺”句:铺上冰凉的簟席,簟纹如水波潾潾。文,同“纹”。簟(diàn),竹席。⑹一蝉新:突然响起一声蝉鸣。

写作背景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李珣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上片由莲花想到似花的情人,想到旧欢如梦,音信断绝,顺理成章,出语自然;下片用室内清冷处境,衬托对情人的思念,结尾一句写不忍听一声新秋蝉鸣,情韵无极。

作品赏析

李珣的这首词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想念,写得清奇流丽,与花间词秾艳香软的基本风格很有些不同。从横向看,倒是与南唐词风颇为接近。李珣的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取的是同题材,不过时间稍有先后。从两词所用韵脚来看,五韵中有三韵相重,估计写作日期也不会相距太远。从内容来看,另一首写的是春天,寻“旧欢”不着,颇觉意外,所以情绪起伏较大。而这一首则写夏秋之际,已是痛定思痛,因此意蕴也就较前首更为婉约深沉。此词上片首句用的是传统的比兴手法。荷花发出阵阵幽香,不时地飘进廊槛上来。第二句即点出主题,由花香引发愁思,在百无聊赖中实在不堪回忆所爱之人。由于上句已经写明荷花,就使下句的“似花人”变得很具体。第三句进一步说明不堪回忆往事的缘由。旧欢已成梦幻,“她”也不会再来了。这就把词人的绝望心情和盘托出,足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此词下片写得很成功,历来为人所激赏。第一句写屏风,其上远山含翠,隐约多姿;第二句写竹席,其上竹枝如波纹,十分清澈,给人带来一丝凉意。这两句虽然写的都是眼前景物,但用山水来象征词人与意中人的分离,是十分妥帖的。这两句在艺术上的确堪称杰构。首先,对仗十分工巧,又具有鲜明的词的特色,绝不混同于一般的律诗。其次,“冷铺文簟水潾潾”,比喻新奇,内涵丰富,既有季节特点,又有人的感受,写得十分出色。尤为难得的是,在连续两个佳句之后,并无“才尽”之感,最后一句竟又翻出新意:伤心的思绪在空中飘荡,突然听到一声蝉鸣。蝉鸣,既使作者回到了现实,又提供了很多的想象余地。“断魂”二字,通过“一蝉新”告诉人们,无穷无尽的悲哀正在等待着词人。

李珣简介

唐代·李珣的简介

李珣(855?-930?),晚唐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李珣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李珣的诗(25篇) 李珣的名句

猜你喜欢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唐代李珣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浣溪沙·红藕香寒翠渚平

五代顾敻

红藕香寒翠渚平,月笼虚阁夜蛩清,塞鸿惊梦两牵情。
宝帐玉炉残麝冷,罗衣金缕暗尘生,小窗孤烛泪纵横。

浣溪沙·菱藕花开来路香

宋朝方千里

菱藕花开来路香。满船丝竹载西凉。波摇发彩粉生光。翡翠双飞寻密浦,鸳鸯浓睡倚回塘。闲情须与酒商量。

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

宋朝晏殊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摊破浣溪沙·梓树花香月半明

明朝陈继儒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太常引·藕花香里有丛筠

元朝许桢

藕花香里有丛筠。照水绿梢新。清洁出风尘。似特与、幽人写真。门无俗客,地多清兴,羽扇白纶巾。甘作太平民。故自谓、羲皇上人。

刘耀卿画··画桥南畔藕花香

元朝凌云翰

画桥南畔藕花香,坦腹湖亭爱午凉。醉拍阑干因得句,不知惊去睡鸳鸯。

钱水西藕花香里读楞严图·其一

清朝祖观

茅屋三间净扫除,药炉经卷老僧居。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

钱水西藕花香里读楞严图·其二

清朝祖观

萧然一衲坐绳床,虚室常明海印光。选罢耳根参鼻观,木鱼风定藕花香。

声声慢·张筱峰藕花香里填词图

清朝姚燮

明揩翡翠,软拓琉璃,香风筛动泠泠。玉想潜舒,愁便飏去如萍。

携来白纨宫扇,听雏鬟、倚柳调笙。难禁受,是缠衫露气,拍簟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