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⑤藕花:荷花

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写作背景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作品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李清照简介

宋朝·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的诗(21篇) 李清照的名句

猜你喜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朝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日暮马嘶人去

宋朝美奴

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有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如梦令·晓色,调寄如梦令

宋朝王照

万树团圞笼雾。旭影彤云遮护。人起不惊鸥,负手堤边轻步。

清趣。清趣。领得一湖风露。

如梦令·仲冬望日独坐航泊轩迎月,调寄如梦令

宋朝王照

林隙灯光明灭。远岸暮钟敲彻。风定碧云凝,托起一轮寒月。

清绝。清绝。照见满湖澄澈。

空亭日暮·寄洪昉思时客蓟门·

明朝沈谦

空亭日暮。记声断骊歌,摇鞭欲去。沙草半连云,雪花时带雨。

梦难凭,期漫许。但相看无语。才转眼,散发披襟,江南酷暑。

如梦令·已忍前尘如梦

清朝况周颐

已忍前尘如梦。犹说三生情种。妾是玉梅花,郎是绿毛幺凤。

寒重。寒重。明月一窗谁共。

如梦令·如梦

宋朝叶祖义

如梦。如梦。和尚出门相送。

空亭日暮·寄洪昉思时客蓟门·满江红·咏柳

明朝沈谦

几个莺梭,早织就、千丝万缕。最苦是、苏堤欲晓,灞桥将暮。

媚眼未醒开又合,纤腰半倒扶难住。重沉沉、搭在玉栏杆,和烟雨。

与介繁广生小集波閒亭次和二首·其二·孤亭日暮迥生凉

明朝卢龙云

孤亭日暮迥生凉,雨浥池头绿正芳。道路驱驰过叱拨,尘埃洗濯拂干将。

公馀授简诗怀壮,醉后披襟语意长。词客几能经僻地,林园此夕有辉光。

如梦令

明朝冯琦

竹外瑶华千顷,更与素梅掩映。双雀噪寒枝,蹴落飞花无影。

相并,相并,明月惊栖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