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谢逸的诗 >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宋朝]:谢逸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是典型人江西诗派词风 。首句“ 烟雨幂横塘 ”,句法全袭杜甫的“烟雨封巫峡”(《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三、四两句完全化用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下片首句“ 隐几岸乌巾”,可以从杜诗中找到痕迹:杜诗《 小寒食舟中作》云 :“隐几萧条戴鹖冠 ”。《北邻》诗云:“白帻岸江皋”。《南邻》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乌巾 、白帻,都是头巾,岸,露额也。至于“细葛含风软”,则全用杜诗《端午日赐衣》成句。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杜诗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陶渊明,陶为柴桑人,故云。杜甫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遣兴五首》其三)。“孤云 ”,出自陶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 ,何时见馀晖 ”(《咏贫士七首》其一 )。杜诗亦云 :“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 )。杜诗《幽人》又云 :“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孤云 ,隐士之喻也 。幽人,亦隐士也。陶诗“孤云 ”喻贫士 ,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此词上片写景,描画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烟雨空濛 ,水色天青,横塘潋滟,吴江潺湲,风景如画,使人心静神远,几欲忘却浊世尘寰。下片写人,乌巾葛衣 ,俨若神仙 ,心逐孤云,隐自恬淡。山水寄幽情,此之谓真隐士也,境是仙境,人是高士,境界和谐完美,难怪前人评曰 ,“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调。”(《词统》卷四)

谢逸简介

宋朝·谢逸的简介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谢逸的诗(20篇) 谢逸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宋朝谢逸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卜算子·烟雨海棠花

宋朝韩淲

烟雨海棠花,春夜沈沈酌。寒食清明数日间,人也须行乐。不怕笛声长,只怕风儿恶。烛影红酣宝篆香,楼上黄昏角。

卜算子·卜算词中算

元朝王哲

卜算词中算。卦象分爻象。海岛专寻知友来,堪把扶风唤。莫怪频磨难。只要分明灿。决定坚心没恼愁,永结长生伴。

卜算子

唐代吕洞宾

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卷尽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
供养及修行,旧话成重省。豆爆生莲火里时,痛拨寒灰冷。

卜算子

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

旦上:恹恹瘦损。那值残春时候。

卜算子

明朝朱鼎

老旦上:边戍几经年。四序频迁变。

穷愁堆积在眉端。早夜难消遣。

旦上:槁砧今何在。山上更安山。

新愁旧恨两萦牵。人去何时返。

卜算子

唐代李达

一日一回来,暗径昏镫影。听罢烟钟每夜分,馀响秋林静。

莫怪此身閒,前世谁能省?巡遍宫墙塔级馀,坐尽炉香冷。

卜算子

明朝朱无瑕

梧叶荐新凉,好梦欺人短。数尽铜壶漏更长,别院砧声远。

卜算子·芋

清朝叶申芗

岷蜀富蹲鸱,居者终年饱。

洛下谁知欠土宜,珠宝殊纤小。

莫乞懒残馀,自与煨龙脑。

更学苏家玉糁羹,真味清而妙。

卜算子·咏梅

宋朝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