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祁的诗 > 点绛唇·楼下清歌

点绛唇·楼下清歌

[宋朝]: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作品赏析

【评解】

这首词明写春景,暗抒离情。上片写眼前景色。水流歌断,春风又暮,从而引起往
事的怀念。下片写梦境。碧水黄沙,梅花无数,而月随人去,花自无语。全词抒情委婉,
含蓄蕴藉,幽美清雅,饶有韵致。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其《点绛唇》词,婉约清丽,胜处不减少游。
----------------------------
此为怀人念远之词。
全词以行云流水般的空灵笔调,从闻歌入乎,转入梦境,又由梦中寻觅转入对月怀人。整首词回旋往复,句琢字炼,清空醇雅。
上片首句以一个“清”字为全词在感情上定下了幽清的基调。“水流歌断春风暮”,断,终了,这句是说那流水般的一曲清歌,在春风吹拂的暮霭中结束了。
“春风暮 ”,景语,一字一景,词中以下诸景,皆缘此三字而来 ;这里也同时点出了这首词的特定节候,这正是一个怀人的季节 ,怀人的天气,怀人的时刻。
“水流”,字面上自然是写“ 清歌”的缠绵婉转,实际上,这里“水流”即流水,暗寓知音,典出《列子·汤问 》。因而 ,“水流歌断”又寓有知音离别的意思。由此,作者的笔触转入怀人。作者写怀人,非用泛泛之笔,而是借助于一个梦境,把怀人念远的思想情绪写得深刻入微 。“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以及下片的“碧水黄沙”云云,皆是梦境,在用笔上又极见层次 。“梦云 ”、“依约”两句是入梦之境。“云”,是“梦云”,“树”是“树”是“烟树”,“江南路”是“依约 ”(隐约)朦胧的,极是迷离惝恍的梦境。由“云”而“树”而“路 ”,由飘忽而实在,梦中寻找知音的足迹甚明。
下片写梦中寻觅和对月怀人 。“碧水黄沙 ”,紧承上片结句之意,进一步写对知音的寻觅。如果说上片“依约江南路”是在朦胧中辨认知音去路的话,那么,“碧水黄沙”所表现的则是到处寻觅,水中陆上,无所不至,大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工夫了,且四字属对工稳,色彩鲜明,为本词的唯一亮色,这正是作者用笔变幻处。“梦到寻梅处”是穷尽“碧水黄沙”辗转寻找的结果,笔法由面到点,然后由“寻梅处”引出“花无数”,再由花而人,向花打听知音之所在。
这几句,用笔如剥茭,一步一层,层层转深,转愈深而情愈切,及至问花无语,寻觅无着,顿挫之下,不禁怅然若失,愁绪茫茫,不知所之,转见明月,也好象已随那人运去,而失去了它那固有的光辉 。“明月随人去”一句所展示的空间既大且空,读之令人如置身于一个广漠而暗淡的世界,进而想到作者于此所寄寓的感情必然是悲凉而空虚的。此时的作者,是醒是梦,已在难分难辨之际,这真是以景传情的神来之笔。
不过,作者的情调显然是过于低沉了,同样是写对月怀人,却不如苏轼“千里共婵娟”来得旷达。
此词作者是一位以清丽素雅著称的词人。他的作品,善写烟雨和月色,具有一种素淡、朦胧的美。本篇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风格。

李祁简介

宋朝·李祁的简介

李祁(约公元1114年前后在世)字萧远(一作肃远),生卒年不祥,约宋徽宗 政和中前后在世。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少有诗名。宣和间,责监汉阳酒税。与王俊义首建正论。官至尚书郎。《乐府雅词...〔李祁的诗(38篇) 李祁的名句

猜你喜欢

点绛唇·楼下清歌

宋朝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点绛唇·俗呼点绛唇绿水青山

宋朝向子諲

俗呼点绛唇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有谁同坐。妙德毗卢我。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还知么。更没别个。且莫分疏破。

点绛唇·雪后湖东回望,调寄点绛唇

宋朝王照

春雪初晴,远峰头戴斑斑白。云山开廓。高柳摇城郭。

移棹东西,一曲穿溪彴。环湖宅。水天不隔。一点尘无著。

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

宋朝柳永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点绛唇

宋朝赵希仿

又是年时,冷烟寒食梨花院。

柳金拖线。

一曲珠歌转。

翠碧雕梁,风软帘通燕。

何须劝。

酒豪诗健。

逸韵今重见。

点绛唇

明朝王錂

生巾服上:日上罘罳。

风传警跸。

金门启。

五色云车。

跻跻趋金紫。末

点绛唇

明朝吾邱瑞

外:羽檄遥徵。

骠姚远聘。

军声警。

引领弓旌。

何日旄头炯。

点绛唇

明朝王錂

末扮黄门上:仙仗初开。

晨光渐启。

祥云里。

殿影参差。

玉陛千官至。

点绛唇

明朝蔡宗尧

寒雨溪桥,卷帘半醉春风好。早莺来了,疏影梅花老。

北点绛唇

明朝叶宪祖

杏苑迷途。

蓬山失步。

儒冠误。

谩自嗟吁。

怕向青天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