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马子严的诗 > 阮郎归·西湖春暮

阮郎归·西湖春暮

[宋朝]: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注释

①不多时:过了不多久。
②番腾,即“翻腾”。此处指翻腾衣柜,寻找春衣。
③苏堤:亦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④花褪雨:花朵被雨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
⑤絮沾泥: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
⑥凌波句:凌波指水仙。这里指女子步履。
⑦寸:寸步。

作品赏析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马子严简介

宋朝·马子严的简介

马子严(生卒年不详),南宋文人,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铅山尉,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排邪之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之心(《嘉靖铅山县志》卷...〔马子严的诗(36篇) 马子严的名句

猜你喜欢

阮郎归·西湖春暮

宋朝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阮郎归·赠西湖姬文石

明朝范文光

堤边杨柳渐凋丝。

逢卿较己迟。

伊人夜雨剪灯时。

姓氏蚤先知。

微雨霁,淡烟姿。

风日恰相宜。

尚书饮酒弃如泥。

只顾美人期。

阮郎归·赠西湖梁姬文芷

明朝范文光

天然素质袅风鬟。

梨花雨后山。

只消眉黛翠双湾。

博得一吴山。

浓淡意,有无间。

人在画中山。

别去衣裳想像难。

幽梦落巫山。

阮郎归·西湖山下水潺潺

宋朝周紫芝

西湖山下水潺潺。满山风雨寒。枝头红日晓斓斑。越梅催晓丹。连翠叶,拥金盘。玉池生乳泉。此生三度试甘酸。欲归归尚难。

阮郎归·蓦然撞着阮郎公

元朝王哲

蓦然撞着阮郎公。无何两目红。盈盈翳膜碍非通。如何见宝瞳。真妙药,便修崇。良医显行功。金篦一刮真缘空。三光本秀同。

阮郎归

明朝徐阶

一春归思羡冥鸿,青山在眼中。无端秋色又丹枫,长洲路未通。

阮郎归

明朝端淑卿

园林春到清明节,花柳愁明折。人生何事轻离别,水远山重叠。

阮郎归·閒愁

明朝李雯

满帘暮雨对青山,楼高香袖寒。

绿帆乱落水西湾,银筝无意弹。

金鸭冷、泪珠残,一庭红叶翻。

鹧鸪飞去又飞还,人如秋梦阑。

阮郎归·秋夜

清朝叶小鸾

风飘黄叶怆辞枝。楼前处处飞。闲来无闷亦凄其。

方知秋气悲。

阮郎归·其二

近现代程颂万

拟将沉醉为清欢。黄昏独倚阑。一重水隔一重山。

夕阳楼外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