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⑴讶:惊讶。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写作背景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

作品赏析

在众多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别具风采。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白居易的诗(4674篇) 白居易的名句

猜你喜欢

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

清朝乾隆

燃脂小咏玉虫熬,银砌铺平报内曹。

二月纽芽迟北地,六霙融土即春膏。

无妨画许王家绝,讵必诗称苏氏豪。

独缱王臣尚于役,落兰应是满弓刀。

夜雪

清朝乾隆

入夜雨为雪,二更霏玉花。

初和丝淅沥,渐作片交加。

清漏延檠烛,峭寒侵幔纱。

一欣一以虑,恐碍麦抽芽。

夜雪

清朝乾隆

诘旦精禋亲奠璧,明衣数问夜如何。

畴人未报三分曙,常侍先称六出多。

正值祈农真是瑞,不须筮易定知和。

前朝积玉栖鸳瓦,又喜新英点凤柯。

夜雪

清朝乾隆

稷雪终朝细洒徐,势添入夕遂瀌如。

漫空问到三更半,积地云将二寸馀。

佳景称怀宜约彼,初冬颙望幸酬予。

虽然所乐别有在,利麦祥占泛胜书。

夜雪

元朝陈谟

耿耿茅檐下,明灯看飞雪。

犯此太古寒,因之百情热。

匡山有神人,路断梁亦绝。

举目但悽恧,星霜变玄发。

狂歌白石烂,往往达明发。

夜雪

宋朝宋自逊

雪眼羞明夜转飞,梅花未觉竹先知。
一炉柴火三杯酒,谁记山阴有戴逵。

夜雪

宋朝朱翌

夜雪群山雪,寒欺一把茅。
红炉无宿火,黄娟有新抄。
坐久灯排粟,杯行橘解包。
颓然投败絮,老懒信儿嘲。

夜雪

明朝彭孙贻

高楼千里雪,无处不知寒。

大漠穷阴合,胡天朔吹乾。

更稀沉夜漏,瓶冻怯晨餐。

独拥残灯坐,萧条戴鹖冠。

夜雪

唐代李贤

瑞雪纷纷落,残灯半夜馀。

独怜为客日,重看古人书。

梦觉忧还集,诗成乐自如。

遥思乘兴客,风细片帆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