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白居易的诗 > 勤政楼西老柳

勤政楼西老柳

[唐代]: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开元年间栽种的一个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注释

⑴勤政楼:在长安兴庆宫西南,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元和十四年(819)重修。⑵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⑶驻马。唐朱庆余《过旧宅》诗:“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⑷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⑸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写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纯由对句组成,如同五律的中间两联。全诗以柳写人,借景抒情。首句以“半朽”描画树,次句以“多情”形容人,结尾两句以“开元”和“长庆二年”交代时间跨度。诗人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语短情长,意境苍茫。

作品赏析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注: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所种,至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已在百龄上下,当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东晋桓温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树伤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树在诗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白居易看到这株临风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他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树,既可以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和诗人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它像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小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白居易的诗(4674篇) 白居易的名句

猜你喜欢

勤政楼西老柳

唐代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过勤政楼

唐代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过勤政楼

唐代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勤政楼观乐

唐代贾至

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
为报延州来听乐,须知天下欲升平。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唐代王维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天宝宫词·勤政楼前斗两朋

明朝石珝

勤政楼前斗两朋,宁王新乐最堪听。
太真偏赏《凉州曲》,自奉黄金出内

天宝三绝·翠辇重登勤政楼

宋朝葛立方

翠辇重登勤政楼,红桃依旧唱凉州。
但知玉笛传佳曲,不记铃声动客愁。

九月九日勤政楼下观百僚献寿

唐代王涯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早阳生彩仗,霁色入仙楼。
献寿皆鹓鹭,瞻天尽冕旒。菊樽过九日,凤历肇千秋。
乐奏薰风起,杯酣瑞影收。年年歌舞度,此地庆皇休。

勤政殿

清朝乾隆

阊阖风和绕翠微,紫轩花气暖晴晖。

波含素影澄心镜,鱼跃清渊识道机。

怀俭每思文罢馆,阜财常仰舜弹徽。

几馀拟驾游春辇,恐惜分阴心事违。

题勤政殿

清朝乾隆

勤政为君要,此言孰弗知。

存中外达者,以久敬从之。

察吏安民际,深居独处时。

名言忆光武,乐此不为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