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白居易的诗 > 忆江南·江南好

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作品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是其一。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白居易的诗(4674篇) 白居易的名句

猜你喜欢

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蜂雕窗纸,孔密如纱。喜而有作,调寄忆江南

宋朝王照

花光满,深屋隔帘重。怪底游蜂能解事,碎雕窗纸透玲珑。

阵阵入香风。

江南好·江南客

宋朝曾布

江南客,家有宁馨儿。三世文章称大手,一门兄弟独良眉。藉甚众多推。千里足,来自渥洼池。莫倚善题鹦鹉赋,青山须待健时归。不似傲当时。

忆江南·江南忆

清朝叶楚伧

江南忆,花草旧吴宫。

晨摇珠帘招蛱蝶,暮翻金箔斗芙蓉。

密意一相通。

江南好

明朝陈子升

炎夏过,夜坐迥凄清。

千个竹风摇草阁,一规桂魄浸桃笙。

多少玉关情。

江南好·咏梅

清朝况周颐

娉婷甚,不受点尘侵。随意影斜都入画,自来香好不须寻。

人在绮窗深。

江南好·春去也

清朝冯煦

春去也,极目更何堪。日落孤帆天样远,荒坡冷驿柳毵毵。

离思满江南。

江南好·怜花瘦

清朝况周颐

怜花瘦,移向绣闺中。掩却碧纱屏十二,晓来依样有残红。

不敢怨东风。

江南好·家园好

清朝梁鼎芬

家园好,最好暮秋时。黄叶野僧寻画谱,碧桐仙子觅遗綦。

兴到不知谁。

江南好·清梦破

清朝冯煦

清梦破,何处叫春莺。乍暖乍寒云更懒,熟梅时节昼愔愔。

立尽一楼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