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月

[唐代]:白居易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客人你从江南来,来的时候还是月初(上弦是月初)。漫漫旅途中,三次碰到了月圆(时间长的意思)。早上陪伴着残月(月末)出发,晚上又伴随着新月(月初)露宿。(这句讲的是旅途行路艰辛,早起晚睡,月初到月末)谁说月亮是无情的,她不是千里一直远远地追随吗?早上从渭水的桥边出发,晚上到了长安小道上。(指的是行速迅疾)不知道今夜的月亮,又在一直陪伴着哪家的客人?

作品赏析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在朝朝暮暮的行止中,唯一可供安慰的只有高不可攀的明月,三句一连三个“月”字,字面的密集凸显出感情的缺憾。在表层的静谧之下,应该是害怕一触即发的彻骨寂寞所以点到为止吧。无法排遣的寂寞却是不得不排遣的,于是只好用“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聊以释怀。不远千里伴客前来的明月也许忠诚,但这冷冷无心的专一又能提供多久的支撑呢?所以,当行人到达目的地长安之后,他几乎是如释重负地作别了这旅途中唯一的伙伴,并发出深知痛痒却带有局外人庆幸般的感叹:“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王建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始终遵循自己阴晴圆缺的逻辑,而人却愿意一厢情愿地比附自己的感情和忧伤。月照人,人看月,究竟谁是谁的客呢?

白居易主张文学要为时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几乎对所有文人来讲,这都是不可达到的要求,包括他自己。本篇便写出了与君臣国家无甚关联的“私情”。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白居易的诗(4674篇) 白居易的名句

猜你喜欢

客中月

唐代白居易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客中月

唐代白居易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客中月夜

宋朝萧澥

茅柴白白两三杯,客里情怀旋旋开。
正喜江头风月好,却缘风月又愁来。

客中二绝·客中有梦自难成

宋朝李流谦

客中有梦自难成,未了风声又雨声。
二十五声秋夜点,谁人数得甚分明。

禁中月

唐代白居易

海水明月出,禁中清夜长。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净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不比人间见,尘土污清光。

水中月

元朝谢宗可

晴波浸月月波浮,玉兔凉生万顷流。丹桂影沈江浦夜,白莲光浴海天秋。

鲛人泣罢珠犹湿,龙女妆残镜未收。应是广寒眠不得,水晶宫里夜深游。

禁中月

唐代白居易

海水明月出,禁中清夜长。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
净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不比人间见,尘土污清光。

狱中月夜

近现代刘伯坚

空负梅关团圆月,囚门深锁窥不得。
夜半皎皎上东墙,反影铁窗皆虚白。

楼中月夜

唐代韦应物

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沉忧。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坐见苍林变,清辉怆已休。

山中月夕

元朝刘因

满怀幽思自萧萧,况对空山夜正遥。四壁晴秋霜著色,一天明水月生潮。

歌传岩谷声豪宕,酒泛星河影动摇。醉里似闻猿鹤语,百年人境有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