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

[宋朝]: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鸣鸟一般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十年的游历惟有一处曾到过的青山,时常出现在梦中。
高官厚禄金山银山都比不上安稳的睡眠和安贫乐道的生活。
世间最使人发愁的莫过于打打杀杀后新立了君主,而最使人苦闷的正是那人们用来醉生梦死的笙歌。
归隐去吧,带上喜爱的古琴,和平日常读的书籍就可以了,到山间赏野花,听鸟儿自由自在的鸣叫,享有这最自然最美好的春光去吧。

注释
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代指达官贵人。

作品赏析

译文及注释

  修道的人一般讲求修心养性,与世无争。也讲因果循环,众生平等。这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观点出现。可能这正是作者隐居前最后对红尘的回顾,里面还有看破尘世的意思。

  像许多隐士一样,诗人也曾远足游历,因此寻到了心中理想的隐居地点,这可能是武当山,又可能是华山。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华山上也有道观。深山历来为修道者的所爱,因为山中就连四时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静的环境,又有简朴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刹遗迹也是山林里保存的最好。因此诗里最后也表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山林,隐居起来的。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印记。

  说他看破红尘,其实在第一句里“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陈抟简介

宋朝·陈抟的简介

陈抟 陈抟(拼音tuá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陈抟的诗(15篇) 陈抟的名句

猜你喜欢

归隐

元朝杨弘道

客从长安来,色沮气不伸。问之何因气,憔悴居贱贫。

忠诚照肝膈,文彩动词臣。二者苟有一,亦足售其身。

后前莫推挽,坎坷秋复春。尝欲仗一剑,万里清风尘。

从军亦云乐,神武知何人。又欲挟一策,强国活斯民。

夜叉守天关,帝所高难陈。安能举进士,得失咸悲辛。

十年一主簿,鞭箠还吟呻。安能罔市利,狙诈忘吾真。

所得虽倍蓰,愧汗沾衣巾。闻说商洛间,山深风俗淳。

自计亦已熟,抱书归隐沦。穷年读经史,志一疑于神。

天道有反正,岂曰长邅迍。诸君勋业了,我道亦精纯。

礼仪稽在昔,政化持平均。出山应未晚,日月明昌辰。

归隐

元朝张美和

归来江上看青山,种柳成阴渐可攀。

旧梦任随流水去,此身相伴白云闲。

锦囊书帙收千卷,金井丹砂贮九还。

留得玉堂挥翰手,剩题佳句落人间。

归隐

宋朝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鸣鸟一般春。

归隐

宋朝钭元珍

碧树深林夏景凉,薰风飘竞日偏长。

闲时棋局娱宾乐,忙里吟诗慰己惶。

臣节栎才惟谨肃,圣明敷德化顽强。

退暇狂声心犹耿,祈愿烽烟息障疆。

归隐

唐代元德秀

缓步巾车出鲁山,陆浑佳处恣安閒。

家无仆妾饥忘爨,自有琴书兴不阑(《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四八八《汝州部》)。

送僧归隐

宋朝释文珦

送林身世一何閒,去似孤云不可攀。
若果怕人知隐迹,买山休买有名山。

出游归隐

宋朝释文珦

出游归隐两无心,非慕沃洲支道林。
啗柏自然闲土锉,制荷曾不费金鍼。
悠悠往中空尘梦,冉冉余生任陆沉。
颇谓天闲千里马,难胜寥廓九皋禽。

题归隐图

明朝周瑛

青山绿树旧时家,宦况何如隐趣赊。料想西湖明月下,梦魂先已到梅花。

题归隐图

明朝朱升

冲陶先生名如山,何得画在云山间。布袍鬓丝晚风满,应缘归自江之湾。

画师当时偶相值,岁暮相思走珍寄。横茅老涧树参差,毫端似得山人意。

山人家乃无一金,是中所有千古心。豪杰闻风失匕箸,学子问道罗冠襟。

芙蓉山腰石头路,钓名射利人如骛。匆匆不省认江湾,宁识冲陶最深处。

壶山归隐

明朝陈诚

解官归隐旧壶山,往事浮云梦亦閒。

花径雨馀春自足,柴门地僻昼常关。

问奇时有邻翁到,采药长随倦鸟还。

谩与野鸥深结社,鹤书朝夕赴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