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汪藻的诗 > 即事·燕子将雏语夏深

即事·燕子将雏语夏深

[宋朝]:汪藻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作品赏析

【注释】:
即事二首是两首写夏天景物的诗。第一首写夏日已深,不从温度升高方面形容,却从母燕已经孵出雏燕,而且还能告诉皱燕,夏日已深,虽有绿槐,但井未能布满中庭使其感到阴凉种种涉想着笔,则物候自见。接下去,又是一转,不写夏日,却写夏雨,不写雨后之凉,却写无人察觉的芭蕉之长。这一在动中见静的写法,也在读者意料之外。再者,三四两句,若写成散文,便是:一雨之后,芭蕉展尽数尺之心,而无人见到。同样,下一首的三四句则应写成:钩帘卧看,百顷风烟之上,有青云载雨飘过。我国古代诗歌,特别是今体律绝,具有严格的韵律,当语法与韵律发生矛盾无法统一的时候,诗人一般是还就韵律而不顾语法的。
  第二首写转晴之后,雨意尚未全消。在一片茫茫水域之上,细则见双鹭这样地飞,大则见清彼那样地涨。而这些景物虽有巨细之殊,却都是从上向下所见,而由下朝上一看,则在广阔无际水天相接的空间中,正驶过雨云,可见雨是随时可以再下的。以卧游之人与载雨之云对照,物态动而人心静,这也就是俗语所说“心静自然凉”。再者,今体诗通常以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单位。一句五言诗便由两个半音节组成,一句七言诗便由三个半音节组成。那半个音节通常放在句尾或五言的第三个字,七言的第五个字。但偶尔也有例外,如此诗的一二句,便要读作“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而不能读成“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还——涨清——波”。这和上首三四句一样,都有些特殊。读者应加注意。

汪藻简介

宋朝·汪藻的简介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其著名代表作是《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汪藻的诗(14篇) 汪藻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即事·燕子将雏语夏深

宋朝汪藻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次李参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绝·燕子将雏鹿养茸

宋朝洪咨夔

燕子将雏鹿养茸,年华冉冉鬓成翁。
拂开万古瞢腾眼,多少英豪老彀中。

夏日·将雏燕子渐离巢

宋朝陆游

将雏燕子渐离巢,过母龙孙已放梢。日出并湖初晒纲,雨余乘屋旋添茅。家贫旧业元知废,身老微官久合抛。莫恨门前车马绝,岂无农圃与论交。

即事六绝·半生飘泊将雏意

宋朝王炎

半生飘泊将雏意,百感凄凉舐犊情。露电终非真实相,彭殇何者是长生。

即事六绝·半生飘泊将雏意

宋朝王炎

半生飘泊将雏意,百感凄凉舐犊情。
露电终非真实相,彭殇何者是长生。

秋日燕子矶即事

明朝佘翔

燕子枕江流,随波上下浮。

天分吴楚堑,地控帝王州。

网罟渔人集,帆樯估客愁。

白云尊酒尽,一啸秣陵秋。

春日即事·杨柳黄黄燕子来

宋朝洪咨夔

杨柳黄黄燕子来,梅花落尽已青梅。
一年春事闭门过,万里客怀呼酒开。
西土逖哉鸿雁断,东方明矣子规催。
海棠多买燕宫本,归去家山手自栽。

燕子·燕子营巢得所依

宋朝刘子翚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燕子矶·燕子一去沧江滨

明朝宗臣

燕子一去沧江滨,燕子之矶石磷磷。满江波浪近愁客,永日蛟龙常傍人。

白云对酒不知晚,高萝盈砌今几春。洲边芳杜还忆走,洞口桃花未识秦。

吾将买尔矶头一片石,岁岁孤奇垂钓纶。

燕子·燕子何光彩

宋朝刘子翚

燕子何光彩,飞飞引众雏。
营巢终老章,解语只含胡。
贺厦恩非浅,焚宫祸亦殊。
寥寥鸿鹄志,嗟汝岂能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