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刘潜的诗 > 六州歌头·秦亡草昧

六州歌头·秦亡草昧

[宋朝]:刘潜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馀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闲阴陵。叱追兵。鸣暗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作品赏析

【注释】:
又作李冠作

此为咏史怀古词。全词通篇隐括《 史记 》中的《项羽本纪》,把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曲折历程熔铸在词中,将项羽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慷慨雄伟。全词音调悲壮,气势不凡,情致激昂,于婉约绮靡的词风之外,又表现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慷慨之气,有力地开拓了词境和词意。
上片起首两句用笔不凡 ,高屋建瓴,导引全词,概括叙述秦亡后,刘邦和项羽的角逐。以下四句,转而追叙项羽起兵反秦时的强大声势:“鞭寰宇”,写他欲以力征天下,以成霸王之业。“驱龙虎”,写他有龙虎一般的战将供他驱使,“ 扫欃枪,斩长鲸”,在河北巨鹿救赵之战中,他俘虏了秦朝大将王离,招降了主帅章邯,彻底消灭了秦军主力,注定了它的灭亡。以上四句形象地概括了项羽巨发展壮大以及消灭秦军主力的赫赫战功。“血染中原战”一句,笔峰突转 ,与起首两句呼应,将视野拉回楚汉相争的战场。
“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形势急转直下 ,项羽所扶植起来的张耳、陈余等人,在刘邦看来,只不过是鹰犬而已,结果张耳投降,陈余被杀,不附汉的众诸候,一个一个被消灭,刘邦取得了胜利,项羽转强为弱,陷入困境,率众南走。上片结尾七句,通过描写垓下之围中楚军于月明之夜土崩瓦解、四面被围,项羽惊闻楚歌四起,而与虞姬泣别的悲壮场面,形象地描绘出项羽英雄末路、惨烈凄楚的形象。
过片四句,以精炼而生动的语言表现虞姬对项羽忠贞不二的真挚感情、可歌可泣的节烈行为,塑造出一个鲜明的悲剧形象。“时不利”到“忍偷生”,写项羽突围后先困于阴陵,继又单骑被楚兵追至乌江自刎身亡的惨烈结局,使项羽这一形象的悲剧色彩更为浓厚。“功盖世,何处见遗灵。”表现了词人对项羽的高度评价。“江静”两句营造出一片荒寂景象,和项氏当年反秦时威武雄壮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拍三句收束全篇,点明主旨,表达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抒写了词人对项羽的无限同情和深深哀悼。
这首词对楚汉相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的表现,虚实结合,高度凝炼,色彩鲜明,形象突出,构思巧妙,布局精巧,大气磅礴,形神兼备,富于历史的形象性和艺术的感染力,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深厚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扼腕感叹,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称此词为宋豪放词、怀古词中的杰出代表,当不为过。

刘潜简介

宋朝·刘潜的简介

刘潜,字仲方,曹州定陶人。少卓逸有大志,好为古文,以进士起家,为淄州军事推官。尝知蓬莱县,代还,过郓州,方与曼卿饮,闻母暴疾,亟归。母死,潜一恸遂绝,其妻复抚潜大号而死。时人伤之,曰:“子...〔刘潜的诗(2篇) 刘潜的名句

猜你喜欢

六州歌头·秦亡草昧

宋朝刘潜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馀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闲阴陵。叱追兵。鸣暗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六州歌头·春情

明朝王翃

江城三月,晚色争年芳。

晴沙软,嘶马踏,落花香。

遍林塘。

乱草平于剪,夜来怪,东风急,数点雨,吹湿处,不知长。

今日盈盈,游女贪春步,且薄新妆。

甚忘情含笑,心语暗多商。

小扇轻扬。

避儿郎。

奈人留恋,初相见,频相顾,恰相当。

几欲问、还羞问,拂衣裳。

始微藏。

俯仰娇无畏,援弱柳,弄青阳。

兰舟曲,画船双,近飞梁。

拟把閒愁抛掷,移尊酒、就听莺簧。

怕眉间馀恨,归思结空房。

梦落何方。

六州歌头·严更永

宋朝洪适

严更永,今夕是何年。玉衡正,钩陈灿,天字起祥烟。协风应、江海安澜。重规仍叠矩,圣主乘乾。尧授舜、盛事光前。称寿玉卮边。三年亲祀,一阳回律,八乡承宇,觚陛紫为坛。仰天颜。斋居寂,诚心肃,礼容专。存锺石,约舆卫,五辂不求全。听金钥、虎旅无眠。俨千官。须期显。相嘉笾。一人俭德动天渊。费减大农钱。神示格,宗祧燕。人民悦,祉福正绵绵。

六州歌头·镇长淮

宋朝刘过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朝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六州歌头·东风著意

宋朝韩元吉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朝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朝张孝祥

长怀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六州歌头·繁华如许

清朝史承谦

繁华如许,绢素是谁题?

晴光好,香尘动,暖烟迷,障锦泥。

都趁芳菲景,连画舸,随雕毂,夷门外,樊楼下,傍长堤。

回首望中何处,天津近,杨柳春旗。

看红襟飘拂,碧草正萋萋。

翠袖罗衣,水边携。

对杯中酒,贪歌舞,东风缓,落红稀。

扑蝶罢,听莺去,共依依。

醉难归,谁省春明梦,传蜡烛,禁垣西。

梨雪尽,饧策换,旧游非。

欲问宣和遗事,惊心又、蕃马频嘶。

向七陵魂断,挥涕夕阳低,花外鹊啼。

六州歌头·飞蓬两鬓

清朝况周颐

飞蓬两鬓,容易雪霜欺。能似旧,青青否,一丝丝。不须悲。

草木无情物,催换叶,清秋节,芳未歇,寒先彻,底禁持。

似我工愁,倘不教憔悴,造物何私。况天涯漂泊后,昨梦都非。

老态垂垂。镜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