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王辟之的诗 > 于令仪诲人

于令仪诲人

[宋朝]:王辟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曹州人于令仪,原来是个以贩卖货物为业的小商人。他为人宽厚,从不欺骗人,晚年时家道殷实富足。 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里行窃,被他几个儿子抓住了。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儿子。于令仪问他:“你一向为人本分谨慎,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过是被贫穷逼成这样罢了。
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如能得到十千钱,就足够穿衣吃饭了。”于令仪就按他说的数目,付给了他钱。 小偷拿了钱以后,已经走出去了。于令仪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他。 那小偷不知是否有变,非常害怕。于令仪说:“你如此贫困,夜里带着十千钱回家,我恐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怀疑盘问,就麻烦了。”
于是于令仪留下小偷,在自己家里过夜,到天亮后,才让他回去。
小偷经历了这样的人和事,很受感动,大为惭愧,后来终于成了一个良民。
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正是: 诚心实意帮穷人,迷途知返成良民。功德无量获善报,冰冷寒夜送温馨!

作品赏析

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王辟之简介

宋朝·王辟之的简介

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担任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王辟之的诗(1篇) 王辟之的名句

猜你喜欢

于令仪诲人

宋朝王辟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答陆鼎仪诲言

明朝李东阳

少年被缨冠,侧身群贤后。狂悖寡自持,多言众所咎。

繁辞剧无益,欲制已出口。有时杂诙谐,触冒遭诋诟。

虽言不为虐,于德实云疚。三复白圭篇,令人重颜厚。

愧无请益辞,负我直谅友。陆君多雅怀,指我以瑕垢。

翻然为起敬,竦立敛双肘。退之喜嘲狎,籍谏终不受。

才高使之然,嗟我实未有。书绅古人戒,敢不佩左右。

感子期重陈,终焉愧琼玖。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唐代刘禹锡

东阳本是佳山水,何况曾经沉隐侯。化得邦人解吟咏,如今县令亦风流。新开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唐代刘禹锡

东阳本是佳山水,何况曾经沉隐侯。化得邦人解吟咏,
如今县令亦风流。新开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
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

准斋诲人亹亹不倦某每侍几席洒然若执热之濯·著身闹市厥惟艰

宋朝杜范

著身闹市厥惟艰,渺渺狂澜荡不还。
心莫转移真匪石,德常安重有如山。
谈经不踵诸儒后,辨理尤严一字间。
倾耳名言深猛省,半生日月总成闲。

准斋诲人亹亹不倦某每侍几席洒然若执热之濯·倦游愈觉世途艰

宋朝杜范

倦游愈觉世途艰,远矣淳风未易还。
车去出门多异辙,尘来眯目失前山。
差殊只在毫釐际,迷复都来反覆间。
珍重先生相指似,忙中自有本来闲。

经从丰城谒于房州于令侍姬歌舞进酒二首·更有佳人在空谷

宋朝危稹

更有佳人在空谷,能唱春风天上曲。
何时得上金玉堂,一声飞度龙吟竹。

经从丰城谒于房州于令侍姬歌舞进酒二首·蛾眉对歌舞凉伊

宋朝危稹

蛾眉对歌舞凉伊,舞身还逐歌声齐。
卷花万段忽进酒,斩高蝴蝶飞来低。